大量的糧食和各種物資,通過這種“仙術劫掠”的方式,被源源不斷地收入何健旺的戒指,然后又被他巧妙地分發到慶尚道各地,維持著那里的“繁榮穩定”和軍隊供給。
一時間,朝鮮半島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詭異景象:全羅、忠清等道餓殍遍野,盜匪蜂起,人心惶惶;而慶尚道卻相對“安居樂業”,甚至還能有多余的糧食吸引周邊道的流民逃難過來。
而漢城景福宮內的李芳遠,面對這種局面,簡直是一籌莫展,心力交瘁。
軍事上,幾次試探性的反攻都被對方輕易擊退,那伙“倭寇”仗著妖法和越來越多的仆從軍,守得固若金湯。
經濟上,核心產糧區慶尚道丟了,其他各道又頻發詭異的“糧荒”,國庫收入銳減,軍費開支浩大,已經快要支撐不住。
政治上,“建文皇帝”在慶州深居簡出,時不時發出幾句“討逆”檄文,像一根毒刺扎在那里,讓他寢食難安。
最要命的是大明爸爸那邊,遲遲沒有動靜!
他派出的求援使團如同石沉大海,只有一些含糊的回復,說什么“天兵正在籌備”、“需查明真相”之類的話。
李芳遠不是傻子,他大概能猜到永樂皇帝在懷疑什么——朝鮮敗的太快了,以至于朱棣懷疑這是他李芳遠和建文、倭人設下的圈套!
“朱棣!你寧可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猜測,也不愿相信寡人的忠心嗎?!”李芳遠在心中憤怒地咆哮,但卻無可奈何。
眼看國內局勢日益惡化,國庫即將告罄,軍隊士氣低落,而慶尚道的“偽政權”卻在不斷鞏固,甚至開始反向吸噬其他各道的血肉。。。
李芳遠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不用大明來救,朝鮮自己就要從內部崩潰了!
他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徹底打消朱棣的疑慮!
他猛地一咬牙,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和悲涼,召來了心腹重臣。
“擬旨。”他的聲音沙啞而沉重,“以最謙卑的語氣,再次起草國書,告訴大明皇帝陛下,朝鮮已到生死存亡之秋,臣李芳遠懇求天父念在父子之情,宗藩之誼,速發天兵!”
他頓了頓,說出了最艱難的決定:“另。。。讓王世子準備一下。此次,讓他親自隨使團前往南京。。。代父朝覲,侍奉陛下左右,以表我朝鮮絕無二心!”
派出王世子為人質!
這是藩屬國所能拿出的最高等級的誠意和服從姿態!
意味著將國家的未來繼承人都交到了宗主國手中,徹底放棄了任何反抗或耍弄陰謀的可能。
殿內群臣聞言,無不震驚失色,但看著國王那絕望而堅定的眼神,誰也無法說出反對的話。
這確實是打破目前僵局,換取大明信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了。
很快,一支帶著朝鮮國王血淚控訴、無比謙卑懇求、并由王世子李禔(虛構,歷史上李芳遠世子早夭)親自帶隊充當人質的特殊使團,再次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漢城,懷著最后的希望,奔向南京。
李芳遠站在宮墻上,望著使團遠去的方向,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