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是李相公!張相公!”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守軍將士們紛紛側目。
只見東京留守、同知樞密院事李綱,與副留守張叔夜,在一隊親兵的護衛下,正沿著馬道,大步登上城墻。
他們并未穿著華麗的官袍,而是一身便于行動的輕便戎裝,外罩鎧甲,臉上帶著風霜與疲憊,眼神卻異常堅定。
李綱走到一群正在搬運滾木礌石的士兵面前,停下腳步。他拿起一塊沉重的石塊,掂了掂,又輕輕放下,目光掃過周圍一張張或因緊張、或因勞累而汗津津的臉龐。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地傳入附近每一個將士的耳中:
“弟兄們!看看城下!金虜以為我大宋無人,以為我汴京軍民皆是任其宰割的羔羊!他們錯了!”
他猛地提高聲調,手指指向城外那如同叢林般的攻城器械和囂張的金兵:
“一百多年前,真宗皇帝時,遼寇亦曾兵臨城下,是寇萊公(寇準)力主抗敵,是三軍將士用命,才有澶淵之盟,保我大宋百年和平!”
“今日,金虜之殘暴,遠勝當年遼寇!欲亡我國家,毀我宗廟,辱我妻女!我等身后,便是汴京百萬父老,是我等父母妻兒!我等已無路可退!”
李綱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
“太宗皇帝顯圣歸來,仙師臨凡相助,此乃天佑大宋!朝廷決意已定,絕不議和,絕不投降!唯有死戰,方有生路!”
他環視眾人,一字一句道:“我李綱在此立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絕不后退半步!朝廷,與你們同在!太宗皇帝,與你們同在!”
張叔夜也上前一步,蒼老的聲音卻鏗鏘有力:“老夫已發還此前盤剝之財物于百姓,朝廷縱再難,亦不再取民一文!然我汴京百姓,深明大義!看——”
他指向城內。
只見城墻之下,無數汴京百姓自發組織起來。
青壯年們喊著號子,將家中門板、梁木甚至壽材都扛了出來,源源不斷地運上城墻,用以加固工事。
婦孺老人們則抬著一桶桶剛燒好的熱湯、蒸好的炊餅,冒著可能到來的箭矢風險,送到守軍將士手中。
“將士們!喝口熱湯,吃飽了,好殺金狗!”一位白發老嫗顫巍巍地將一碗熱湯遞給一個年輕的士兵。
“爹!娘!俺在城上守著!絕不讓金狗進來!”一個滿臉硝煙的軍漢對著城下喊了一嗓子,狠狠咬了一口手中的餅,眼神兇狠地望向城外。
“保衛汴京!抗金救國!”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頓時,城上城下,應者如云,聲浪震天!
軍民一心,同仇敵愾!一股悲壯而昂揚的氣氛,彌漫在整個汴京城頭。
朝廷的決心,皇帝的更迭,物質的發還,百姓的支持,這一切都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