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旁是肅王朱識鋐(蘭州府),面色黝黑,帶著西北風沙的痕跡,沉默寡言。
魯王朱壽宏(兗州府)則是一派儒雅,正與衡王朱常澠(青州府)低聲交談。魯王身后世子朱壽鏞年約十六,眉目清秀,有書卷氣。
衡王世子朱由檡則更顯英武。遼王朱植(荊州府)與其世子朱術雅站在一旁,神色謹慎。慶王朱倬灌(寧夏衛)、岷王朱企鉁(武岡府)、唐王朱器墭(南陽府)及其世子朱聿鍵、瑞王朱常浩(漢中)、惠王朱常潤(荊州府)、桂王朱常瀛(衡州府)、襄王朱翊銘(襄陽府)、荊王朱慈煙(蘄州府)、吉王朱由楝(長沙府)、益王朱由楦(建昌)、榮王朱由枵(常德府)等一眾親王郡王,皆按序肅立,神色各異,或沉思,或不安,或好奇。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藩王中,獨缺秦王朱誼漶與代王朱鼎渭。秦王世子朱存樞因陜西軍餉貪墨案被廢為庶人,發配南京守陵,秦王自身亦被圈禁秦王府三年;代王更因罪廢黜,封國已裁。這兩位的缺席,如同無聲的警鐘,懸在每位宗親心頭。
“啪——啪——啪——!”
靜鞭三響,清脆凌厲的聲音如同霹靂劃破長空,震得人心中一顫!
朱求福嚇得直接鉆進母親懷里,連楚王世子都不自覺地繃直了身體。福王更是渾身一顫,差點癱軟在地。
然而,與往日大典不同,今日丹陛之上,御座之側,設下了數張規格稍小、卻同樣華貴的座椅。當時辰至,韶樂奏鳴,宮門洞開,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及一眾儀仗的簇擁下,天啟皇帝朱嘯攜后宮眷屬與皇子皇女,緩步升座,景象更為隆重。
皇帝居中端坐,身著十二章紋明黃袞服,氣度沉凝。其左側略后,端坐著母儀天下的張皇后(張嫣),鳳冠翟衣,儀態萬方,面容溫婉中透著雍容。
張皇后下首,是風姿綽約的范貴妃(二皇子生母范玉柔),溫婉沉靜的任貴妃(三皇子生母任婉清)以及氣質嫻雅的李淑妃(長公主生母李月蟬)。
右側略前,則是年方七歲半、眉目如畫的長公主朱明洛,長公主繼承了生母李淑妃的美貌,靈動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下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御座前方,并肩而立的四位皇子。居首者,年僅八歲,正是太子朱慈熠。他身著杏黃色四爪金龍龍紋常服,頭戴翼善冠,面容雖稚氣未脫,卻眉宇疏朗,眼神明亮而沉靜,身形挺拔,立于丹陛前沿,面對下方眾多宗親審視的目光,竟無半分怯場,舉止從容淡定,隱隱已具儲君風范。其身旁,是年約六歲的嫡次子朱慈煜,相貌與太子有幾分相似,卻更顯活潑好動。另一側,是年方七歲的二皇子朱慈煊與三皇子朱慈炤,兩位皇子年齡相仿,儀態已有不同,一個略顯英氣,一個更顯文靜。
天家齊聚,共迎宗親,此等景象,更勝往年,無形中彰顯著皇帝對此次家宴的格外重視,以及皇室內部的和諧穩固,也給了宗親們一個明確的信號:陛下春秋鼎盛,中宮賢德,儲君早慧,國本已固。
“臣等(妾身等)恭請陛下圣安!皇后娘娘千歲!太子殿下千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之聲,整齊劃一,在宮殿中隆隆回蕩。
“眾卿平身。今日是家宴,不必過于拘禮。”皇帝的聲音平和而穩定,帶著令人心安的力量。
“謝陛下隆恩!”眾人再拜后,依序落座。王妃郡主居于左側屏風后,藩王世子坐于右側。
盛大的接風宴正式開始。訓練有素的宮女太監們,如同無聲穿行的穿花蝴蝶,將一道道盛放在金盤玉碗中、精美絕倫、色香味俱全的御膳珍饈,流水般呈上各位宗親面前的紫檀木嵌螺鈿案幾。暖閣外是凜冽的寒冬,閣內卻因密集的燭火與鼎中裊裊升騰的香氣而溫暖如春。這宴席的排場,自是極盡天家之富貴。“八珍”俱在,水陸畢陳:那炙烤熊掌泛著琥珀般的焦糖光澤,酥皮之下膠質豐腴;清蒸駝峰嫩如凝脂,以高湯提鮮,入口即化;猩唇鯉尾這等稀世之珍,更是以古法炮制,香氣獨特而醇厚。更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山珍海味,烹調手法博采眾長,集天下之大成,濃郁的香氣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令人未飲先醉的盛世饗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