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寧侯之子劉肇基刀法沉猛,經驗老到,與海軍學員趙承霄展開激戰。趙承霄雖力量稍遜,但身手敏捷,打法靈活,充分運用了海軍訓練的近身格斗技巧,閃轉騰挪,尋隙而進。劉肇基一時竟難以適應這種新穎打法,雖守得嚴密,卻也被逼得有些狼狽。最終,趙承霄體力稍有不濟,被劉肇基抓住破綻,一刀逼退,主動認輸。劉肇基拄刀喘息,贊道:“趙兄弟好身手,若再戰下去,勝負難料!”
?“智斗傲氣”——錢知晏vs朱華堞!
海軍錢知晏對陣藩王之后朱華堞。朱華堞刀法兇猛,氣勢逼人,一上來就猛攻不止。錢知晏則避其鋒芒,以游走和格擋為主,不斷消耗對方氣力,并仔細觀察其套路。待朱華堞攻勢稍緩,氣息紊亂之際,錢知晏突然發力,劍招迅疾精準,專攻其必救之處,瞬間打亂其節奏,最終趁其回刀不及,一劍點中其手腕,逼其撒手棄刀。錢知晏收劍行禮:“朱兄,承讓。”朱華堞面色鐵青,冷哼一聲下臺,心中卻知對方贏得漂亮。
?“巧技對決”——王和尚vs陳二牛!
王和尚(張獻忠同鄉)與陳二牛相遇。陳二牛不僅機關術了得,近身格斗亦是以巧取勝,身法詭異,招式刁鉆,常從意想不到的角度進攻。王和尚則穩扎穩打,以不變應萬變。二人纏斗良久,陳二牛賣了一個假破綻,順勢將王和尚推出擂臺界線,險勝一招。
?其他較量:
海軍其他學員們并非擂臺主角,他們更注重團隊和戰術,個人武藝多在中上水準,孫景和、周硯辭等人上臺,打法嚴謹,攻守有度,勝敗參半。
藩王之后:朱華堞(武昌)性情剛猛,上臺挑戰,刀法兇猛,連勝兩場,最后敗于一位江湖高手之手,雖敗猶榮。朱由樺(洛陽)則滑溜異常,上臺虛晃幾招,見對手厲害便主動認輸,保全顏面。朱常汐(襄陽)根本未上臺,笑稱:“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2。沙盤推演(團隊指揮):
另一邊,數張大型沙盤前,氣氛緊張。考生抽簽分組,模擬指揮一營兵力,進行攻防對抗。考題包括“山地隘口爭奪戰”、“河川強渡與阻擊”、“叢林掃蕩與反伏擊”等。
?海軍學員團隊(趙承霄、錢知晏、孫景和等)在此項展現出壓倒性優勢。他們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情報分析,有人負責地形利用,有人負責兵力調度,有人負責后勤支援。決策高效、協同無縫,戰術運用極其合理且富有創造性,往往能以最小代價達成目標,其現代化的參謀作業和指揮模式,讓擔任裁判的資深將領們嘆為觀止。
?楊文岳帶領的小組,策略穩重,謀劃周全,步步為營,同樣表現出色。
?張獻忠帶領的小組,則充滿了冒險與激進,他往往出人意料,敢于冒險,有時能奇兵制勝,有時卻因孤軍深入而慘敗,讓裁判們又愛又恨。
?高杰小組,戰術直白,強調正面突破和勇猛沖擊,執行力強,但略顯缺乏變通。
?李過小組,則注重細節和偵察,用兵謹慎而精準,善于發現并利用對手的弱點,成績穩定優異。
最終的沙盤推演冠軍,毫無懸念地被海軍學員團隊奪得。他們的表現,不僅贏得了比賽,更向全場宣告了新式軍事教育與指揮體系的巨大優越性。
至此,所有考核項目全部結束!
校場之上,有人歡欣鼓舞,有人扼腕嘆息,有人自信滿滿,有人忐忑不安。持續十余日的武舉大比,匯聚了來自帝國四方的英才,經歷了體能的錘煉、武藝的比拼、智謀的角逐、專業的較量,最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座高高的閱兵臺,等待著最終的裁決。
皇帝朱嘯全程密切關注著最后階段的比試,尤其是沙盤推演。他對海軍學員的表現尤為滿意,對楊文岳的周全、高杰的勇猛、張獻忠的悍勇、李過的沉穩也各有贊許。
“好!甚好!”皇帝對左右道,“勇猛者,可為鋒矢;謀略者,可為大腦;專業者,可為臂膀;奇能者,可為巧手。此屆武舉,收獲頗豐!大明未來之將星,多出于此矣!”
“傳旨,命兵部、內閣、五軍都督府、海軍衙門,即刻進行最終評定!朕要盡快看到總榜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