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謝過座師!”一甲三位進士激動的上前,沖著蘇無忌行禮道。
而且,三人竟直接行了跪拜大禮,可見他們對蘇無忌的感激!
畢竟都是考了幾十年的人了,誰也沒想到有今天!
“快快請起!”蘇無忌連忙將他們扶起,勉勵了一番。
隨后,二甲進士出身,三甲同進士出身名單也依次公布。
二甲第一陳滔!
二甲第二馬良!
二甲第三馮會明!
……
三甲第一周銘
三甲第一百八十名趙雙!
最終,三百名新科進士的名字被蘇無忌一一報出。
三百名新科進士,無論名次高低,此刻心中都充滿了對座師蘇無忌的感激與崇敬。若非這位權勢滔天又敢于打破常規的座師,他們中的許多人,或許依舊在科場的泥潭中掙扎,難以沖出!
等所有名次公布完成后,在這金鑾大殿之上,三百名新科進士竟不約而同,齊刷刷地向蘇無忌行叩拜大禮,大聲的喊道:“學生,拜謝座師!蒙座師不棄,學生以后必誓死報效!”
三百人的聲音合起來聲震屋瓦。這莊嚴的一幕,也標志著這三百名未來的官員,在政治上與蘇無忌徹底綁定,成為了他名副其實的“蘇黨”門生。
蘇無忌終于在前朝有人了。
放榜結束后,接下來便是盛大的傳臚大典。
俗話說得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便是如此。
新科進士們個個披著大紅花,騎著白馬,在京城里威風凜凜,好不快活。
最終在金鑾殿,接受授官。按照朝廷規制:
一甲三名:直接進入翰林院。狀元授正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從六品翰林院編修從六品。此為清貴之選,乃未來閣臣的搖籃,是直通中樞最快的路。
所以為什么這么多人想中狀元,就是因為如此。
二甲進士:需參加“館選”,考取庶吉士,入選者入翰林院深造,未入選者則按名次,前列者分發至中央六部擔任主事等職,名次靠后則外放地方任知縣。
三甲同進士:無資格參加館選,直接外放各地擔任知縣或府州佐貳官。
這三甲進士,蘇無忌早有安排,他要借此機會,將這張由新科進士織成的大網,撒向整個大昭的前朝與地方。
對于外放任職的進士,蘇無忌并未因為他們名次靠后而輕視,反而格外重視。在眾人離京赴任前,他特意召見,溫言勉勵,并宣布了一項“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