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地轉頭不敢再看,紀麟游一側臉,卻看見了不遠處的薛昔陽。
他隱在燈火的暗處,看不清表情,唯有那雙目光亮得駭人,緊盯著那幅畫,里面寫滿了他看不懂的紛繁復雜——
難道是這位擅長繪畫的風流才子,看見了如此出色的畫,情緒都被勾起來了?
尚未等他理清頭緒,只聽高臺上國師輕咳一聲,打破殿內古怪的氣氛,示意請出鎮國三圣器,供奉于歷代英主之前,以慶賀撫慰昌化王英靈歸故鄉。
殿外傳來民眾的歡呼聲,如一波波水浪從遠及近。
從殿門望出去,只見廣場上所有人都向著中心頂禮膜拜。在人群的正中間,是捧著三圣器的僧侶們,緩緩向著靈殿而來。
千燈是第一次看見龜茲的鎮國三圣器,她站在臺階下,與眾人一起瞻仰著珍藏數百年、輕易不肯示人的國之重器。
第一件圣器是當年鳩摩羅什坐金獅子講經時,手中所持的琉璃蓮花。
蓮花由薄薄的青色琉璃制成,碧藍的顏色正是最能代表龜茲的那抹顏色,如高山的湖水一般澄澈,似黎明破曉時最早的幽藍。
因為太過薄透,每一弧蓮瓣都似凝著微光,層層疊疊蓄著深淺不一的華彩,每一瓣倒影都是一個絢麗奇幻的世界。
支撐起這朵稀世蓮花的,是一根細長的碧綠荷梗,固定在雕成水波狀的白玉座上,如同剛剛出水般鮮活。
而為了保護這易碎的薄透琉璃,龜茲巧匠制作了一個疏密適度的圓形金籠,用金絲編織出精巧的云紋,將蓮花籠罩在其中,每一片云型鏤空都堪堪托住一朵花瓣,讓它在受力支撐的同時,又絕不會脫出金籠的保護,穩妥安定。
第二件圣器放置于高大的沉香木座上,由兩名高大僧侶合力捧出。
那是一個徑約尺六、厚達三寸的金色琉璃法輪。雖然形制厚重寬大,但通體金黃澄澈,是稀世罕見的大件通透琉璃。
法輪正中以十六瓣蓮花為轂,向周圍放射出象征八正道的八條輪輻,連接著飾有珠文帶的外圈,外出八角琉璃鋒。
最為令人贊嘆的是外圈,工匠以精妙的手法拉出浮飾琉璃紋,在濃密的菩提樹下,一對梅花鹿正伏地聽經,姿態優雅閑靜。而天空中則有神祇講經、天女散花、祥云舒卷,萬般變幻。
滿殿燭火映照下,法輪上金色光彩圓轉不定,如日星閃耀。這般巨大又精巧的琉璃器,不啻為奇跡。
第三件法器則是一柄赤色琉璃金剛杵。
金剛杵中間圓柱形握柄上,是鳩摩羅什手書的鎏金梵文禁咒,左右兩端九龍盤螭,托起層層蓮臺,延展出九股赤紅的琉璃,在握柄前后扭成背對而開的菡萏形狀,如同傳說中的業火紅蓮。
而紅蓮尖尖的萼瓣簇擁,形成象征斷除無明的鋒銳利刃,利刃又捧出中端的寶珠,那寶珠在花心間圓轉如意,隨著輕微的動蕩而滴溜溜旋轉。
為了方便握持,這柄赤紅金剛杵并不大,不過雙掌長短。但它蘊動靜于一身、鋒利與圓潤合一,正合真空與妙有的統一。
在周圍僧侶的誦經聲與縹緲香煙中,國師率僧侶們焚香祝禱,挑亮香案左右巨大的海缸燈。
說是海燈,其實那是兩個巨大的石缸,足有雙人合抱大小,里面盛著清亮的滿缸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