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卻說:“我是朝廷的官員,也記得你當初的恩情。若是我自己的事,我就算肝腦涂地也在所不惜。但這事關系到嘉峪關衛所三萬的將士,我只能聽臨潼王的。否則嘉峪關再遇到什么事的時候,臨潼王不可能再伸援手!”
汪幾道無話可說。
當初西北地動,朝廷派去的御史只知道講些好聽的話來安慰,救災、藥品、重建,這些事都是得到了李謙的及時補給和大力支持,嘉峪關才會很快地就恢復了生機。
他退而求其次:“那你能不能介紹幾個糧草大戶給我認識?我們自己出銀子買。”
“不能!”魏明答得斬釘截鐵,道,“臨潼王說了,之后還有大旱,讓我們小心。”
所以京城才會在東南借不到糧,在西北也借不到糧,眼睜睜地看著京城的百姓開始扒樹皮、挖觀音土填肚子,城里城外不時地傳來一陣哭聲。
等蘇佩再提出南遷時,就沒有一個人不同意了。
京城的大戶人家干脆這個時候就開始搬家了。
金陵的房價瞬間高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
汪幾道搖了搖頭,把腦子里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全都壓在了心底,同意了李瑤的意見,并道:“也不能做的太明顯。李謙那邊,讓左以明去問問,至于姜鎮元那邊,我讓晉安侯去問問。”
李瑤有些驚訝,道:“晉安侯下定決心跟著皇上南遷了?”
汪幾道點頭,不無感慨地道:“原想著簡王、晉安侯肯定會積極地隨皇上南下的,沒想到兩個人都不太愿意去。但若真的不去,朝中就沒有他們兩個什么事了。我聽人說,簡王和晉安侯都準備留下世子在京城。還有些像北定侯府、安陸侯府的,干脆就不準備南下了。這樣也好。去了南邊,氣象一新,正好干出一番大事來!朝廷不能總是這樣寅吃卯糧,我們得想辦法充盈國庫才行。”
李瑤就提議把梅城叫來,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汪幾道想到剛剛從司禮監轉過來的梅城要求致仕的折子腦袋就痛了起來。
他道:“正好,你勸勸梅城他要致仕!我這才剛看到他的折子,太后就召了我進宮,說想讓她娘家哥哥到戶部去幫忙。”
這女人真是蠢得讓人無話可說了。
李瑤大吃一驚,道:“梅城這個時候要致仕,他要干什么?”
是啊!
他要干什么?
梅城只是不想和汪幾道等人共事了。
他可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為了一己私欲,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雖說名留青史只是他小時候的理想,長大后看到了太多的事情,他已是只想致仕之前能升到正三品就心滿意足了,可也并不意味著他愿意遺臭萬年。
南遷這件事做好了自然是皆大歡喜。可若是有了差錯,那就是萬劫不復。
何況不管是汪幾道還是李瑤,都露出了垂涎三尺的面目汪幾道是收受賄賂,李瑤則是在金陵囤了大量的房產。
反正他不愿意背這個黑鍋!
汪幾道也好,李瑤也好,不管他們怎么勸說都沒辦法打消梅城的去意。
皇上是個什么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