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莫夫公訴人:……命令是明確的,不容置疑的!目標李海鎮已成為不可控的風險因素,其存活本身即構成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彼得羅夫少校,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不僅未能履行職責,反而煽動并組織了下屬共同違抗命令。這是一種對軍事紀律最根本的背叛!其行為直接導致:
第一,我方未能消除明確存在的安全風險。
第二,行動暴露,引發不必要的外交糾紛,甚至導致一名北約情報官死亡,局勢復雜化。
第三,向外界,尤其是向我們的對手,傳遞了一個危險信號:即我方人員可能在關鍵時刻因個人情感而違背指令!
這種行為的危害性,遠超過任何他們可能帶回來的、未經證實的情報價值!必須嚴懲,以正軍紀!
10:35辯護律師進行初步陳述。
指定辯護人(代表):法官同志,我的當事人承認未執行“清理”命令,但這并非出于惡意或瀆職。現場情況瞬息萬變,目標人物的狀態與原計劃預設條件已發生重大變化。彼得羅夫少校作為現場最高指揮官,行使了其在一定范圍內的臨機決斷權。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行動成功并最大限度獲取利益。帶回一個活著的、掌握敵方大量一手情報的目標,其戰略價值可能遠超消除一個風險。這是基于專業判斷的抉擇,而非簡單的抗命。
10:42對被告人彼得羅夫的訊問開始。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彼得羅夫少校,請向法庭陳述,在科爾尼延科中將向你下達命令時,措辭是否清晰?你是否明確理解“清理”的含義?
彼得羅夫:命令措辭非常清晰。我理解“清理”即意味著物理上消滅目標李海鎮。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既然如此,是什么讓你認為自己有權拒絕執行?是誰賦予你權力,可以擅自評估“戰略價值”并以此凌駕于命令之上?
彼得羅夫:沒有人賦予我權力。但現場指揮官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戰術以實現戰略意圖。當時我們認為,帶回李海鎮比殺死他,更能服務于國家利益。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你們認為”?法庭需要的是服從,而不是個人或小團體的“認為”!如果每個軍官都像你這樣“認為”,軍隊將成為一盤散沙!你難道不明白,李海鎮的存活,就像一顆定時炸彈?
彼得羅夫:我們評估過風險。他也是一名受過嚴格訓練的軍人,他頂住了一個月的酷刑……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打斷)那是你的評估!事實證明呢?他現在精神崩潰,幾乎無法交流,你的“戰略價值”在哪里?!反而,我們不得不投入資源去照顧一個廢人,還要承擔他隨時可能被對方反向利用的風險!這就是你所謂的“服務于國家利益”?
11:05對被告人彼得連科的訊問。
索科洛娃法官:彼得連科上尉,你在團隊中負責技術和情報分析。你當時是否向彼得羅夫少校提供了支持其決定的情報依據?
彼得連科:是的,法官同志。我分析了目標監獄的安保系統,評估了強行突入和撤離路線的可行性。同時,基于對李海鎮大尉已知訓練水平和過往表現的了解,我判斷其即使在遭受酷刑后,其大腦中儲存的關于SbU審訊技術、北約情報合作模式等信息,仍具有極高價值。滅口是永久性喪失這些信息。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又是“判斷”!你們所有的理由都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技術軍官的職責是提供數據支持,而不是參與戰略決策,更不是合謀抗命!
11:18對被告人奧爾洛夫的訊問。
費多托夫法官:奧爾洛夫中尉,你在行動中主要負責武力支援。當彼得羅夫少校決定改變計劃時,你是否提出過異議?
奧爾洛夫:(語氣激動)異議?為什么要提異議?我們去救自己的戰友,有什么錯?!李海鎮和我們一起在基輔拼過命!他為了不拖累我們,差點死在那個展廳里!現在他被折磨得人不像人,我們把他帶回來,天經地義!難道要我們親手干掉他?那和那些雜碎有什么區別?!這身軍裝穿著還有什么意義?!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嚴厲地)奧爾洛夫中尉!注意你的言辭!這里是軍事法庭,不是情感傾訴會!你的忠誠是對國家,不是對某個外國人!你的話恰恰證明了你們的行為是出于危險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感情用事,完全背離了軍人的職責!
11:30法庭暫時休庭,合議庭認為控辯雙方爭議巨大,需查閱相關法律條文及過往案例。庭審記錄顯示,法官們頻繁交換意見,并指示書記員調閱《軍人紀律條例》、《戰時狀態法》及相關司法解釋。
13:45庭審繼續。傳喚證人,聯邦安全局(FSb)中將謝爾蓋·鮑里索維奇·科爾尼延科出庭。
普羅寧法官:科爾尼延科中將,請向法庭陳述,您向彼得羅夫少校下達命令時的考慮。
科爾尼延科:(聲音平穩,不帶感情)法官同志,命令是基于對全局戰略風險的評估后做出的。李海鎮大尉掌握了俄朝雙方部分敏感行動模式與合作細節。其落入敵手并存活,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風險。確保這些信息不泄露的最高效、最可靠方式,就是物理消除源頭。這個命令是清晰且必要的。
馬克西莫夫公訴人:中將同志,您認為彼得羅夫少校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
科爾尼延科:毫無疑問,是嚴重的違抗命令。他忽視了明確指令,將個人情感和未必成熟的戰場判斷置于國家利益之上。作為他的上級,我對此表示遺憾。軍隊的基石在于服從。如何判決,是法庭的職權,我尊重法庭的決定。我僅確認命令本身無可指摘,且出于國家安全的最高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