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請。”
清虛子執黑先行,棋子落下,中規中矩,走的是最穩健的“星位”開局。
李景點點頭,拈起一枚白子,卻并未應在常規的“小目”或“星位”,而是石破天驚般地,直接落在了棋盤的正中心——天元!
這一手,完全無視了傳統棋理中“金角銀邊草肚皮”的定式,狂放不羈,卻又仿佛帶著一種“君臨天下,俯瞰四方”的無上氣魄!
清虛子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頓,渾濁的老眼中,精光一閃而逝。
接下來的棋局,便成了兩種截然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
清虛子的黑棋,步步為營,棋風厚重,如同朝堂之上那些恪守祖宗之法的保守派,追求的是局部的穩固與實在的利益。
而李景的白棋,則天馬行空,羚羊掛角。
他時而于邊角棄子,毫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時而又于中腹落下一顆看似無用的閑子,暗中卻早已布下了牽動全局的宏大構架。
他的棋路,重“勢”不重“地”,講究的是大局觀與戰略縱深!
涼亭之外,一棵千年古松之后,一個身著灰色道童服的清秀少年,正悄無聲息地倚靠在樹干上,一雙亮得驚人的眼睛,死死地盯著亭中的棋局,眼神中充滿了震撼與思索。
正是徐元。
棋局下了近一個時辰,盤面之上,黑棋雖然在四角和邊路占據了大量的實地,但中腹那條由白子構成的滔天大龍,已然隱隱成勢,將黑棋所有的陣營割裂得支離破碎,形成了一張“合圍”之網。
清虛子手拈黑子,久久未能落下,他看著這盤棋,仿佛看到的不是棋局,而是整個大舜的未來。
最終,他長嘆一聲,將手中的棋子投入了棋盒。
“貧道,輸了。”他看著李景,眼神中多了一絲由衷的贊嘆,“王爺不拘一格,舍小而取大,放眼全局,此等胸襟,遠非我這山野老道所能及,這一關,王爺過了。”
第一關?
李景心中了然,知道后面還有考驗。他平靜道:“道長承讓。”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棋局,考的是為君者的格局。”清虛子站起身,引著李景來到亭邊的石壁前。那石壁之上,竟懸掛著一幅巨大的、描繪著山川城池的軍事陣圖。
圖上,一座孤城被十萬大軍圍困,城中僅有守軍五千,糧草不濟,外無援兵。
“此為第二關,陣圖,考的是為君者的韜略。”清虛子指著那幅圖,緩緩道,“王爺,若您是城中主帥,面對此等必死之局,當如何破之?”
這是一個經典的兵法難題,自古以來,無數名將的答案,無外乎“堅守待援”、“拼死突圍”或是“詐降奇襲”,但成功的例子,寥寥無幾。
李景只看了一眼,便淡然一笑。
他并未直接回答,反而問道:“道長,可知敵軍主帥是何許人也?其性情如何?可知敵軍糧草從何處來?其后勤補給線,有幾條?可知圍城大軍之中,各部將領是否同心同德?可有能為我所用之矛盾?”
一連串的反問,讓清虛子微微一怔。
李景繼續道:“兵者,詭道也,守城,守的不是城墻,是人心,破局,破的亦非敵陣,而是敵帥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