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足矣。”
當李景那平靜而又蘊含著無上霸氣的四個字,在燈火通明的軍機處內回蕩開來時,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種極致的死寂。
早已見慣了君王雷霆手段的核心重臣,在這一刻,依舊被李景身上那股睥睨天下、視千山萬水如坦途的雄渾氣魄所深深震撼。
那不是狂妄,而是一種源于絕對實力的自信。
三日期限,在凡人眼中是生死時速;后津王庭,在世人看來是龍潭虎穴。
但在他們的這位新皇眼中,仿佛只是后花園里一次尋常的夜游。
“陛下……”張鉉最先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他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既有擔憂,更有無法抑制的狂熱與崇敬。
他沒有再勸,因為他知道,當這位陛下做出決定時,那便不是商議,而是命令。
他躬身一揖,聲音鏗鏘有力:“臣等,恭送陛下巡狩北境。京中萬事,皆有軍機處,定不負陛下所托!”
“臣等,恭送陛下!”
殿內所有大臣,齊齊躬身,山呼之聲,如浪潮般,為即將到來的雷霆行動,拉開了序幕。
翌日,清晨。
當第一縷晨曦刺破西京上空的薄霧,西京城在金光中緩緩蘇醒。
御和殿內,新皇登基后的大朝會,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文武百官列隊肅立,交頭接耳之聲早已絕跡,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息。
所有人都已聽聞,陛下昨夜在軍機處立下豪言,今日便要以“巡狩北境”為名,親赴山海關。
這無疑是一場豪賭,將整個大舜的國運,都壓在了君王一人的身上。
龍椅之上,李景身著玄色龍袍,面容沉靜如水,那雙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穿人心,讓任何與之對視者都不由自主地低下頭顱。
“眾卿,平身。”
他并未提及北上之事,反而拋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話題。
“傳朕旨意,”李景的聲音清晰地回蕩在莊嚴肅穆的大殿之上,“著京兆府及天下州縣,尋訪一人。此人姓百里,名單朔,中年文士,腿有微跛,胸有奇才,或隱于市井,或浪跡江湖?!?/p>
旨意一下,滿朝文武皆是一愣。
百里朔?
朝中大臣們面面相覷,大舜朝的官宦名錄、隱士大儒之中,似乎從未有過這樣一號人物。
然而,張鉉心中卻猛地一凜!
他瞬間想起了天幕盤點“榆林之戰”時,那個為陛下獻上奇計的跛腳文士!
更讓他們心驚的,是天幕最后那句判詞——“只因,李景錯信了一人”。
陛下此刻尋找百里朔,是為了提前招攬,還是為了……提前甄別?
就在眾人心思各異,揣測圣意之時,一個蒼老而又不合時宜的聲音,自文官隊列中響起。
“陛下!老臣……有本奏!”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須發皆白、官居御史大夫的老臣劉秉忠,手持象牙笏板,顫巍巍地走出隊列,跪伏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