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旺言簡意賅,卻已將一幅帝國由盛轉衰、最終在內憂外患中崩塌,并遭受屈辱統治的宏大而悲慘的畫卷,清晰地展現在朱棣和朱高熾面前。
殿內死一般的寂靜。
朱棣臉色鐵青,胸膛劇烈起伏,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心頭,喘不過氣來。
他開創的永樂盛世,他引以為傲的煌煌大明,在后世子孫手中,竟落得如此下場!
被自己曾經碾壓的邊陲部落所滅?甚至斷了衣冠發式?!
朱高熾更是冷汗涔涔,幾乎站立不穩。他仿佛看到了那條冰冷的繩索懸在煤山的老樹上,看到了無數百姓拖著丑陋的辮子,匍匐在異族統治之下。
這巨大的恐懼和恥辱感,讓他渾身發冷。
良久,朱棣才從牙縫里擠出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所以,你所做一切,提前引爆倭患,推動朕征伐倭國,甚至。。。甚至不惜假借建文之名。”
“是為了避免未來東南有倭寇之患,更是為了讓大明有機會騰出手來,應對。。。應對那真正的、北方的、心腹之患?”朱棣的思維極其敏銳,立刻將何健旺的行動與未來的威脅聯系了起來。
何健旺微微頷首,雖然跟他想的有些出入,此時他認為順著朱棣思路往下走更好:“陛下圣明。倭寇之患,疥癬之疾,然其未來之禍,亦不可不防。而真正的巨患,確在北方。若能提前剪除一方威脅,集中國力,革新內政,整飭武備,未來或可有所不同。”
他話說得保留,但意思已經很清楚。
朱棣沉默了,他緩緩坐回御座,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幾分,但眼中那團火卻越燒越旺,那是不甘,是后怕,更是一種被強烈刺激后的極致斗志!
知道了最壞的結果,反而讓他卸下了一些對“天命”的虛無恐懼。既然知道了死法,那就要拼命避開它!
他看向何健旺,眼神極其復雜:“你究竟是何人?從何而來?”
何健旺知道這是最后一個問題了,他笑了笑,身上再次泛起微光,身形開始變得有些虛幻:
“陛下不必追問我的來歷,只需知道,我也是一名炎黃子弟,華夏一份子。如今該做的事已了,該說的話已說。未來大明江山是萬丈光芒還是荊棘遍布,皆在陛下與太子殿下,以及后世之君一念之間。”
“我之部署如今皆在城外,他們均是能征善戰的勇士,此番事情也皆因我而起,還望陛下善待他們?!?/p>
“望陛下好自為之。我們,有緣再見。。。?!?/p>
話音落下,金光一閃,何健旺的身影就在朱棣和朱高熾驚愕的注視下,如同幻影般漸漸淡去,最終徹底消失在謹身殿中。
只留下御座上面色變幻不定的永樂大帝,和一旁驚魂未定、卻深感肩上重任萬鈞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