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盡管李世民被李淵“考校”政務直至深夜,眼底帶著些許疲憊,但太上皇歸來的天大喜事,容不得半分怠慢。
天未亮時,宮中便已忙碌起來。
辰時初,一道道加蓋了皇帝玉璽的詔書從宮中發出,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發往各道、州、府。
詔書明發天下,言“昊天眷顧,神人感應,太上皇圣體康泰,重歸宮闕”,并宣布大赦天下,免除當年賦稅三成。
消息迅速傳遍長安,引得萬民驚呼、議論紛紛,皆言此乃天佑大唐的吉兆。
巳時,李世民與李淵,父子二人皆著最莊重的袞冕冠服,率領皇室宗親、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前往太廟。
鐘鼓齊鳴,儀仗煊赫。
在莊嚴肅穆的禮樂聲中,由李世民親讀祭文,告慰列祖列宗“太上皇歸來,李氏皇族團圓,大唐國運永昌”的曠古奇聞。
李淵雖退位多年,但此刻站在太廟之中,接受子孫和群臣的朝拜,開國帝王的威嚴依舊令人心折。
太廟之禮畢,盛大的慶祝宴席在太極殿舉行。此宴并非尋常家宴,而是最高規格的國宴。
到了午時,太極殿內張燈結彩,鋪設御筵。依品級設座,文東武西,秩序井然。
殿外丹陛之上,教坊司樂工陳列,鐘、磬、琴、瑟等樂器琳瑯滿目。
宴會伊始,先是宏大的《秦王破陣樂》起舞,一百二十名披甲執戟的舞者,演繹當年李世民征戰四方、平定天下的英武,氣勢磅礴,既是對李世民的贊頌,亦是對李淵開創基業的回顧。
隨后是莊重的《九功舞》,象征文治教化。
樂舞間歇,更有胡旋舞、拓枝舞等助興,展現大唐海納百川的氣象。
御座之上,并排設兩座。李淵居左,李世民居右,以示對太上皇的尊崇。
長孫皇后率后宮嬪妃、諸皇子公主于簾后參宴。文武百官、諸蕃使節、長安著名耆老皆在邀請之列,濟濟一堂。
而尚食局傾盡全力,水陸八珍,應有盡有。值得一提的是,宴席中特意加入了由清暉閣仙師“指點”的幾道新奇菜式,如用仙家手法快速炙烤的羊肉,鮮美異常,引得眾人稱奇。
御酒更是開了貞觀初年埋下的“貞觀釀”,酒香醇厚,象征盛世綿長。
到宴會最高潮時分,李世民親自執壺,為李淵斟酒,恭敬獻上,口中說道:
“父皇歸來,兒臣與天下臣民同喜,謹以此酒,為父皇賀!”
李淵面色紅潤,顯然心情極佳,接過酒杯一飲而盡,朗聲笑道:“好!朕心甚慰!”
父子二人至少在公開場合,展現出了一派父慈子孝、皇家和睦的景象。
百官紛紛上前敬酒,說著吉祥祝禱之詞,殿內氣氛熱烈而隆重。
盛宴持續至日暮,賓主盡歡。
這場慶典,不僅僅是為了慶祝李淵的歸來,更是一次精心的政治展示。
它向天下宣告了皇室的團結,大唐得到上天(仙師)庇佑的合法性,以及當今皇帝李世民承上啟下、開創盛世的決心與能力。
盡管李世民可能因前夜的“折騰”而身心俱疲,但作為帝王,他成功地利用這次機會,將一件原本可能引發政治動蕩的“奇跡”,轉化為鞏固統治、凝聚人心的盛大慶典。
盛大的慶典過后,皇宮并未立即恢復往日的平靜,反而迎來了另一波忙碌的高潮。
各地的藩王、公主——李淵那些已經之官或在京外的兒女們,聽聞太上皇回來后無不震驚激動,紛紛上表請求回京覲見。
李世民除特殊情況,也都是無有不允,一時間,通往長安的官道上,車馬絡繹不絕,都是急著回來拜見“死而復生”的父皇的龍子龍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