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年,時間來到50年代。
十三郎在香江過得像個瘋癲的乞丐,語無倫次,居無定所,流落街頭。
一天,老友薛覺先的徒弟在街上偶遇他,把他帶回家見薛覺先。
薛覺先家里二樓。
瘋瘋癲癲的十三郎坐在沙發上,聽到留聲機播放的自己從前編的戲時,恢復了清醒,仿佛被短暫地喚回人間。
薛覺先嘆氣道:“十三,我現在看見你這樣子,心里真不舒服?!?/p>
“你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呀。做人不用看得太清楚啊,過得去就算了。你想看清楚點,就看有鏡片這一面,對不對?你要看不下去,就看沒玻璃這邊。什么都看得那么清楚,那是很痛苦的?!?/p>
“我經常洗,洗心!做人最要緊的是心干凈就行了。你去給我放一缸水,我喝一口水就夠了?!?/p>
與老友短暫相聚后,十三郎跑了。
薛覺先讓徒弟告訴其他弟子,以后看到十三叔,手上有錢就給他點照顧照顧他,告訴茶樓老板,以后十三去喝茶就記他賬上。
東方傳媒放映廳倒數第二排,一名工作人員低聲贊嘆:“他這朋友真是有情有義啊?!?/p>
坐在最邊上的女生點點頭,“前面說了嘛。薛覺先唱大仁大義之戲,十三郎寫有情有義之詞?!?/p>
同事緩緩點頭,眉頭微皺問道:“不過,我有點看不明白了。這片要說什么?高尚品格嗎?”
女生摸了摸下巴,“瘋是病于外,承受不住這個世界的樣子。十三郎與世界的觀念不同,又沒有世界強大,所以陷入了瘋癲的狀態,或者說主動進去的吧。他自己也說嘛,他覺得沒必要看得那么清楚。聽到自己以前的大仁大義有情有義之詞,短暫回到人世間。我猜,接下來應該就要說他這位天才與這個世界的關系了。”
“哎,觀念不同,弱者就是瘋……好心痛?!?/p>
“我猜的,繼續看吧。”
“嗯?!?/p>
……
后來,十三郎繼續流浪街頭,但手里多了一幅畫。
在外人看來,那是一張普通的紙,除了右上角寫著“雪山白鳳凰”五個字,一片雪白。
旁人笑他癡傻。
卻有一位小乞丐能看到這只鳳凰。
可惜,小乞丐年幼,未經世事,只能看到,卻不能理解他。只是初心地契合,而非真正的懂這幅畫。
即便薛覺先,也稱不上知己,只是好友而已。
十三郎依舊孤獨地、瘋瘋癲癲地活在世上。
日復一日。
終于,真正懂他的人來到了他的世界。
這天,十三郎在蓮香茶樓喝茶。
隔壁桌的客人用激將法,請老板告訴十三郎,如果十三郎能填出這首曲子,他就親自出來敬三杯酒,否則就知難而退,滾得遠遠的。
十三郎不屑地接過本子,“什么曲子那么了不起,夫子面前賣文章。”
十三郎吐了口痰,對著屏風一頓嘲諷后,拿起本子,唱出上面的曲子,“相見若似夢,自從別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