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席卷宿州的糧價風波中,陳友諒的表現堪稱“楷模”。
當馬一良以雷霆手段處置奸商、穩定市場之后,千頭萬緒的善后工作便提上日程。
其中,設立并監管官營平價商鋪,確保物資公平、順暢地發放到百姓手中,是安撫民心、鞏固統治的關鍵一環。
陳友諒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主動來到防御使府,向馬一良和郭雅簫請纓,言辭懇切,目光坦蕩:“大哥,夫人,此番奸商作亂,雖已平定,但后續事務繁雜。”
“設立官鋪,涉及糧米調配、人員管理、賬目核查,還需防范宵小之輩暗中破壞。”
“末將不才,愿擔此重任,必兢兢業業,確保每一粒米、每一尺布都用到百姓身上,絕不讓大哥和夫人的心血白費!”
馬一良正為軍務繁忙而分身乏術,見陳友諒主動分擔,心中欣慰,拍了拍他的肩膀:“友諒兄弟有心了!此事關乎民心向背,交予你,我放心!”
郭雅簫也微微頷首,叮囑道:“陳將軍辦事穩妥,我等自然放心。只是官鋪初立,百事待興,需格外留意細節,勿使胥吏從中舞弊,寒了百姓之心。”
“夫人教誨,末將謹記于心!”陳友諒躬身領命,姿態放得極低。
接下差事后,陳友諒便展現出驚人的“敬業”精神。
他事無巨細,皆親自過問。
從商鋪選址、修繕,到米糧入庫、出庫的登記造冊;從招募識文斷字、背景清白的賬房伙計,到制定嚴格的售賣章程,防止囤積轉售;
他甚至會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親自跑到各個官鋪,查看粥飯的稠稀,核對售出的米糧是否足秤,耐心傾聽排隊百姓的抱怨和建議。
在公開場合,無論是面對下屬官吏,還是普通士卒、城中士紳,他對馬一良的推崇和維護更是無以復加。
每當議及處置奸商之事,他總會感慨道:“馬大哥此舉,真乃霹靂手段,菩薩心腸!若非如此,宿州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我輩能追隨如此明主,實乃三生有幸!”
言語之間,充滿了對馬將軍的敬佩與擁護,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在軍營中,他也一改往日或許存在的些許嚴厲,變得格外“體恤”下屬。
會將自己分得的酒肉賞賜給辛苦操練的士卒,與普通兵士圍坐一起,端著粗瓷碗喝酒,拍著他們的肩膀稱兄道弟,噓寒問暖。
誰家有了難處,只要他知道,總會設法周濟一二。
他常對麾下的將領們說:“馬大哥待我等恩重如山,不僅給予信任,更視我等如手足兄弟!我等必當竭誠效忠,以報大哥知遇之恩!”
這番話,配上他懇切的表情和不時流露出的對馬一良的關切,往往讓聽者無不動容,覺得陳將軍真是馬將軍的股肱之臣,義薄云天。
然而,在這副精心打造的忠誠勇猛、體恤下屬的完美面具之下,隱藏著的是一顆日益膨脹、幾近扭曲的野心與難以啟齒的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