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干了再割,這時候的草最新鮮。
中午的草太蔫,傍晚的帶露水容易腐壞。
這都是他作為“勞動人民”多年來的心得。
飼料配比更是門學問,
三份嫩草,一份豆粕,半份玉米面,再加少許骨粉,把雞蛋殼焙干碾碎,拌在飼料里給母雞加餐,
這樣補鈣,下的蛋殼更結實。
是許母的絕密配方。
之前的干稻草找出一些,
三根草桿十字交叉,然后一根壓一根地編,約莫一個小時左右就能編一個雞窩出來。
許振振學得認真,很快就掌握了要領。
他給每只母雞都編了單獨的產蛋窩,還在窩沿加了擋邊,防止雞蛋滾出來。
奶奶,您看這樣行嗎?
他舉起一個編好的食槽,
我在邊緣多編了兩道,應該更耐用了。
張月道:“這回鵝就都烤了吧,咱家大仙害怕,雞和兔子倒是可以多繁殖一些,咱家大仙愛吃。”
大仙:你是好人!!!!我會一直保佑你的嘿嘿!!!!!
照這個速度,一天三頓的吃雞蛋,都多得吃不完了。
他盤算著。
許母正在整理新編的草筐,聞言抬頭笑道:
那得想法子儲存了,做點松花蛋?或者腌咸蛋?
許振振眼睛一亮:
“咸蛋就先不腌了吧,總吃咸蛋我都膩了,咱們還沒腌過松花蛋呢,要不試試?”
張母道:“行啊!那你一會去外頭扯點松針下來,咱們一會兒就腌。”
許振振帶著戰神不一會就把松針帶回來了,接下來是過篩石灰,最后張母將配方告訴許振振:
三兩石灰,二兩堿面,半斤草木灰,再來一把鹽。
松針要新鮮的,搗碎了加進去,這樣蛋清上才會出松花。
加石灰和堿面是為了讓蛋清凝固,變成那種透明的褐色。
調好的灰漿要放兩個小時左右,而這時候張父已經將大鵝送上了路,許父腌好了鵝,土窯被收拾干凈,準備烤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