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小院的燈籠在晚風中輕輕搖曳。父親泡了一壺濃茶,茶葉是姥姥給的自家炒制的老茶,滾水一沖,濃郁的茶香就彌漫開來。
嘗嘗這個,父親斟滿茶杯,你姥姥炒茶的手藝,可是得了太姥姥真傳的。茶湯澄澈,入口微苦,回味卻甘甜綿長。
林羽提起老家建售后中心的規劃,父親卻輕輕搖頭:光是建個中心,就像給老樹嫁接新枝,好看是好看,終究不是根本。
他起身從里屋捧出個老舊的木匣子,里面整齊疊放著發黃的地契和圖紙。這是咱們家祖輩留下的地契,最老的可以追溯到光緒年間。父親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張泛黃的圖紙,你太爺爺那會兒,就是鎮上最好的木匠,咱們林家祖宅的一梁一柱,都是他帶著徒弟們親手造的。
月光灑在圖紙上,那些精細的墨線依然清晰可見。父親的手指輕輕撫過梁柱的標注:你看這榫卯結構,百年過去了,依然嚴絲合縫。造房子和做人一樣,要實在,要講究。
茶壺里的水又滾了,父親續上第二泡茶。現在鎮上年輕人往外跑,不是因為不愛家鄉,是家鄉給不了他們盼頭。他望著窗外星星點點的燈火,要是能在鎮上建好房子,創造好工作,誰愿意背井離鄉?
這時母親端來一碟花生米,接著話頭說:你王叔家兒子,在省城工地當項目經理,去年回來過年時說,要是家鄉有發展,他第一個回來。
父親眼睛一亮:這倒提醒我了。咱們鎮上有多少這樣的能人?泥瓦匠、水電工、設計師。。。都是現成的人才。
他拿來紙筆,興致勃勃地列起名單:老李的兒子學建筑設計的,小王家閨女是學物業管理的,還有你陳叔,干了一輩子工程監理。。。紙上很快寫滿了名字。
起步不用大,父親越說越興奮,先組建個施工隊,用最好的材料,請最好的老師傅。咱們不圖快,就圖個質量過硬。
母親插話:記得你太爺爺常說的:房子是百年大計,一磚一瓦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
夜更深了,茶壺續了三次水。父子倆的規劃也從施工隊聊到了房地產開發,從員工宿舍聊到了整體社區規劃。
要建就建最好的,父親眼睛發亮,有幼兒園、有醫療站、有老人活動中心,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他忽然笑起來:你記得嗎?你小時候最愛在鎮上跑,說每條巷子都有故事。咱們的新社區,也要留住這份煙火氣。
遠處傳來幾聲犬吠,桌上的茶漸漸涼了。父親最后說:這事不急,想好了再做。但要想做,就一定要做好。
月光下,那張泛黃的祖宅圖紙靜靜攤開著,旁邊是寫滿名字的名單和畫滿構思的草圖。新舊交替間,仿佛看見了一幅嶄新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母親悄悄收走涼透的茶具,換上一壺新沏的。茶香裊裊中,父親輕聲哼起小時候哄林羽睡覺的童謠,調子悠悠,仿佛帶著歲月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