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省農科院的專家,楚峰和趙大山都難掩心中的激動。專家專業的分析和肯定的答復,像一劑強心針,讓他們對“花谷”夢想的信心大增。
當晚,楚峰留在清水村,和趙大山以及幾個骨干村民在村委會圍著火塘,熱烈地討論到深夜。桌子上攤著專家留下的簡易地圖和楚峰記錄的要點。
“大山支書,專家的意見很明確了!咱們清水村,完全有條件走一條‘以花為媒、旅游興村’的差異化發展路子!”楚峰語氣堅定,“現在關鍵是行動起來,盡快讓想法落地!”
趙大山搓著手,既興奮又有些擔憂:“楚鎮長,專家說的在理!可這種花的事,咱們誰也沒干過,心里還是沒底啊。特別是啟動資金,就算先搞試點,買種子、弄點簡單肥料,也得要錢啊。村里可是一分錢沒有。”
楚峰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資金問題,我們多想辦法。第一,鎮里先從緊張的辦公經費里擠一點,作為啟動支持。第二,積極向縣里扶貧辦、農業局申請特色產業扶持項目資金。第三,動員有意向的村民自籌一部分,或者以勞力入股。第四,看看能不能引進小的合作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包銷部分產品。關鍵是,我們要先干出點樣子來,才能爭取更多的支持!”
他指著地圖說:“我的想法是,立即啟動‘花谷計劃’的第一步——‘試點示范’。我們選三塊地:一塊在村口路邊,游客一來就能看到;一塊在清水溪邊,有山有水有花,景色好;還有一塊在幾戶愿意參與的村民的房前屋后。就按專家建議,先種格桑花、百日草這些好活、好看、花期長的品種。面積不用大,每塊地一兩畝就行。目的就是積累經驗,樹立信心,讓全村人都看到希望!”
“誰來種?怎么管?”張嬸問到了關鍵。
“成立一個‘花卉種植試點小組’!”楚峰說,“大山支書牽頭,愿意參與的村民報名,特別是黨員和干部要帶頭!技術問題,我們保持和專家聯系,邊學邊干。管理上,可以嘗試‘統一規劃、分戶管理、收益分成’的模式。比如,村集體的地,收益歸集體;村民自家的地,收益歸個人,但需要符合統一規劃。”
王彩鳳提出:“楚鎮長,種花是為了吸引游客,那同時,咱們幾家條件好點的,是不是可以開始準備搞農家樂和民宿了?不然花種好了,人來了,沒地方吃住也不行啊!”
“對!要同步推進!”楚峰肯定地說,“愿意改造民宿、搞農家樂的農戶,鎮里和村里幫忙聯系縣里的工匠,指導怎么改造更合理、更衛生。我們可以參照紅巖村和溪谷村的經驗,制定一個簡單的標準。資金上,同樣采取自籌為主、補貼為輔的方式。”
李老四這次終于被說動了,他甕聲甕氣地說:“楚鎮長,要是真能搞起來,我那老房子……也……也拾掇拾掇?我老伴做飯還行……”
楚峰高興地說:“老李叔,你有這個想法太好了!咱們就是要大家一起動起來!先易后難,逐步推進!”
那一晚,楚峰躺在床上,望著窗外清澈的星空,腦海里不禁浮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蜿蜒的清水溪畔,連綿的山坡上,盛開著一望無際、五彩繽紛的鮮花。格桑花在風中搖曳,百日草像彩色的地毯,向日葵迎著太陽綻放……游客們漫步在花田小徑上,拍照、歡笑;孩子們在溪邊嬉戲;改造一新的民宿里飄出飯菜的香味;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自信的笑容……昔日貧困閉塞的清水村,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外花源”。
他知道,這幅畫卷的實現,需要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會遇到無數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此刻,他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期待。科學的論證指明了方向,群眾的熱情被點燃,上級的支持已經看到曙光。剩下的,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干!
第二天離開清水村時,楚峰對趙大山說:“大山支書,放手去干!不要怕失敗,小步快跑,不斷總結。遇到困難,隨時跟我聯系,我們一起想辦法!我相信,用不了幾年,咱們清水村一定會大變樣!”
吉普車駛離村莊,楚峰回頭望去,清晨的陽光灑在靜謐的山村,仿佛已經為那片未來的花海鍍上了一層金色。他深知,夢想的種子已經播下,接下來需要的,是汗水、智慧和堅持不懈的澆灌。清水村的春天,真的快要來了。
喜歡天道正義請大家收藏:()天道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