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的藍色塊顯得很被動,很顯然被這跨度足足三十公里的同步機動給震撼。
趙誠很快作出反應,左右分別分出了一萬人在兩側構筑壁壘陣地。預防武銳左右夾攻。
可以說,趙誠的反應非常正確;他七萬大軍分開兩路兵馬,在兩側陣地展開防御。而武銳進攻兵力并不占據絕對優勢,只要進攻受挫,武銳這進攻的“兩個拳頭”被握住后,還余著一個手的趙誠就有多余兵力調動出來先打一路。
然而就在這兩翼的兩萬人在趙誠兩側分出陣地后,武銳再度下達命令,留下一千人在陣地上和趙誠分出的兩路軍馬對峙;然后主力部隊再度機動。即優勢兵力換了一個地方。(用一千牽制一萬)
這個情況就是,看你趙誠能分出來多少兵來防御各個方向?
這就是全新的版本,武銳稱之為“多環節加速跑”!
多環節分別是,一:發現敵人軍事情報;二:處理情報;三:做出決策;四:執行;五:分析敵人針對自己快速執行的反饋。然后再度進入一。
武銳等士官經過多次戰術推演確定,只要自己的這一系列流程要比對面快,那么兵團總能先一步,用最少的成本優先行動,迫使對面用更高成本來被動應對。
這樣就通過一連串軍事決策,讓對面軍事資源在對抗中,在短期內分散到大量“需要部防”的空間中。造成“處處皆備,處處皆寡”的效果。
也就是說,現在趙誠分出來兩個一萬人的部隊,其“應對情況還是按照武銳在面前,存有大量精銳進攻集團”準備;至于武銳留下一千部隊牽制,其余大部隊轉移的情報,趙誠分出來的兩只軍隊是沒法獲取這個情報,交給趙誠這個中樞來處理的。
趙誠再神機妙算,他沒有足夠的情報,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武銳這幾年來,在一系列軍事演習中,就是帶著團隊在這方面卷。如同考試努力拿滿分一樣,讓這個環越轉越快。
在現在的帛圖上,宣沖根據紅色兵團模塊總能先一步逼迫趙誠做出反應,然后留下少量兵力作為“殘影”糊弄趙誠的反應來看,武銳的這種戰法是成功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沒有打開戰爭迷霧的趙誠是迷茫的,他把一萬兵團分布到兩側沒有防住,后側又出現大兵團的跡象。
結果就是在趙誠決策地圖上,看到武銳那只有三萬的兵馬重重迭迭在各個方向上出現。真的要按照傳統的兵力計算,武銳這是十幾萬人圍上來了,但這壓根就不可能。
7月1號,趙誠在在武銳的高機動運動第二天后,已經發現局勢不妙。武銳的兵馬仗著后面糧草供應充沛,一直是在機動。
趙誠斥候總能發現各個方向都有大兵團在集結。而他部署的防御方向上的那些下屬們,也都始終敘述自己正在遭遇浱軍進攻。
旁白:由于趙誠派出的防御部隊被動構建壁壘陣地;這導致了斥候也同步被壓縮了對外探索的空間,簡而言之,趙誠在對外情報回傳上落后了。
趙誠看著他這兒部署的地圖后,思索道:“留在原地死路一條,必須走出去!
眾人順著趙誠目光一看,懵了,這是要退入棘州?趙誠道:“既然對面不取棘州,那就我們來取。”
立刻有幕僚道:“我們這一走的話。那么北面——(所有人擔憂宣沖會順勢北上把河洛給占了)
趙誠突然大膽起來,緩緩道:”他,并沒有取天下的意愿。“
趙誠冥冥中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哪怕自己死了,自己身邊這些人朝著宣沖投降,宣沖可能都是丑拒!趙誠心里默默念叨著一句話:“武小雀的心眼特別小,凡是看不起的人,就絲毫不愿意沾。”
這不他凝視著遠處樹梢上一個雀兒,正在用爪子梳理羽毛,那羽毛非常明亮,鳥喙非常細心的將所有雜塵都挑了出來。
趙誠恍然之間仿佛有了對武飛氣質的了解,這是一個看起來通情達理,但是確實非常驕傲的人,在認準道理后,哪怕與天下儒生相悖,也要在道途上一步一步先證再論。
趙誠身旁謀士還想勸說趙誠留一部分兵力保河洛,趙誠緩緩道:“武源常其人為人極為專一,現在這一戰,我不死,他不會節外生枝的。“
謀士:“大人我們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