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行便道:“就在宮外。”
永安帝迫不及待:“快傳!”
很快一個大木箱子由幾個人抬了進來,永安帝親自與朝臣站在一處圍著木箱查看。
焦志行笑著道:“恭賀陛下得此祥瑞,必是上蒼感念天子治世之功,方才賜下此等良種!”
永安帝大喜過望,朝臣們紛紛恭賀。
一片祥和之中,劉守仁開口了:“陛下,南北氣候不同,此良種雖在鎮江能有此收成,在北方產量如何尚不可知,怕不能貿然推廣。”
永安帝這才思索起來:“劉愛卿所言甚是。”
焦志行笑道:“這倒是簡單,戶部可在京郊找些農戶試種一季,就知此物在北方產量如何。想來能在南方有如此產量,在北方也不會太差。再者,若能在南方推廣開,每年的糧食也能增產不少,若再有什么災情,百姓便不需再受餓,此乃盛世之兆!”
不少官員紛紛恭賀天子,永安帝笑容滿面。
焦志行春風得意,羨煞旁人。
是夜,一輛不起眼的馬車進入一個偏僻胡同,停在了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前。
劉守仁下車后,由人領著入了院子拐角一處偏僻的房屋里。
此時屋內早已坐了一人。
劉守仁進去后就笑著打招呼:“徐大人別來無恙。”
徐鴻漸笑道:“我已退下,如今不過一平頭百姓,當不得這一聲大人。”
話雖這般說,人卻絲毫不動。
劉守仁隔著一張方桌在徐鴻漸的對面坐下,意味深長道:“徐大人謙虛了,便是您老退下了,只要您老不點頭,這朝堂的事就辦不好。”
親自給徐鴻漸倒了杯茶遞過去后,劉守仁方才給自己倒了杯茶:“只是這朝堂局勢變化莫測,如今焦大人風頭正盛,漸漸怕是要蓋住徐大人的風頭。”
徐鴻漸聞言一笑:“我終究已經退下,總要有人接上。焦志行一旦坐上首輔之位,不知清流可還有劉閣老的立錐之地?”
此言如一把刀子,瞬間戳中劉守仁的內心。
與焦志行相比,他的權勢威望都要差不少。
此前徐鴻漸還在,他能靠著“倒徐”獲得不少威望與官員們的投誠。
焦志行雖為清流領袖,卻也對他多加拉攏。
如今徐鴻漸退下,徐門雖盤根錯節,只待焦志行登上首輔之位后,或拉攏或處之,漸漸也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