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彰一直到晚上才翻開那本中庸,當看到按察使為老童生伸張正義時,他面露嫌棄。
這陳硯年紀雖小,卻深諳溜須拍馬一套。
難不成他以為在書中吹捧按察使一番,就可當他背地里和高堅勾結一事就可揭過去嗎?
楊彰將書放下,便起身領著家眷出了門。
今日鎮(zhèn)江府有廟會,城中極為熱鬧,他早與家人約好要出去轉轉。
待游玩累了,一家子隨意找了家食肆邊吃邊歇息。
不成想隔壁桌的年輕士子竟爭吵起來。
細細一聽,就發(fā)覺是為九淵而吵,其中一士子道:“那老童生抗爭多年有何用,還是靠著按察使將貪官嚴懲,官場本就是官官相護,去何處找這等為民請命的按察使?”
立時就有士子道:“此次我等為民請命,我鎮(zhèn)江按察使楊大人就上疏彈劾高家,還嚴查鄭旭等人。若非楊大人,此次高家又如何會得到嚴懲?可見楊大人就是九淵書中那位按察使大人?!?/p>
旁邊的士子附和:“楊大人乃是清流,官聲一向好,并不與高家同流合污?!?/p>
“九淵先生定是借此歌頌楊大人。”
“既辦了好事實事,就該美名傳天下?!?/p>
楊彰夾了一筷白菘,送進嘴里,細細嚼著,只覺這家食肆飯菜實在好吃,往后可多來。
待回到家,他又鉆進書房,將陳硯送的那本《中庸》找了出來,又把那個小故事看了一遍。
末了方才嘀咕:“畫得不錯,就是這按察使不夠俊朗。”
仔細想想,陳硯與高家合作也是為了救他那養(yǎng)父,算得上是孝心感人。
若陳硯當時不顧周榮死活,堅定要與高家斗到底,反倒是無情無義之人。
能在書中畫這個按察使,也算陳硯有心了。
此次高家可謂是徹底失了圣眷,高堅作為老臣,卻被訓斥,兩個兒子也都受到重創(chuàng),高家的遮羞布可謂被徹底揭下來。
高堅回中樞的希望已經(jīng)徹底破滅了,首輔徐鴻漸也算損失了一得意門生。
清流多年努力,都無法動搖徐門分毫,此次卻是讓一個毛頭小子給砍下了枝葉,果然還是年輕的刀鋒利。
如此一想,楊彰心中的氣也就消了一半。
……
與連面都沒見著的楊彰相比,王申就頗為熱情,一番寒暄之后,拿出了做好的柔軟的衛(wèi)生紙給陳硯看。
紙張倒是柔軟,只是有些粗糙,陳硯又幫著改進了一番,這才建議道:“既要賣給貴人們,除了紙張柔軟,總還要精致些,譬如紙張上印些花紋。”
王申思忖著道:“想印花就要用到顏料,顏料可不便宜。到時若賣不出去,便虧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