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的駱駝筋要經過反復細致的揉搓與長時間在陰涼處晾曬,才能徹底去除其中潛藏的雜質與多余水分,最終使其質地變得極為堅韌,為弓弦的強度奠定基礎。
天蠶絲的選材同樣嚴苛,必須挑選上等的生絲作為原料。
之后,工匠們憑借精湛技藝,對其進行精細的編織與特殊處理,最終制成細密且富有彈性、極為結實的絲線,為弓弦的韌性提供保障。
工匠們將精心處理好的駱駝筋與天蠶絲,依照特定的比例精準混合在一起,隨后運用傳承已久的特殊工藝,有條不紊地將其編織成弓弦。
編織過程中,需傾注極大的耐心與細心,每一根駱駝筋絲與天蠶絲線都要緊密相連、絲絲入扣,容不得絲毫的松動,否則便會前功盡棄。
經過無數工匠日夜的編織,一根根粗細均勻、堅韌無比的弓弦才在漫長的時光中漸漸成型,最終制作完成。
接下來,弓弦與弓胎的安裝工作接踵而至。
這又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容不得半點差錯的精細活兒。
工匠們需憑借著多年積累的精準手感與豐富經驗,將弓弦一絲不茍地準確安裝在弓胎的兩端,仔細調整好弓弦的松緊度。
這一步至關重要,若弓弦過緊,弓胎便會承受超出其承受極限的巨大拉力,從而導致受力過大而斷裂;若弓弦過松,穿云弓在發力時便無法充分蓄力,也就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強大威力。
能工巧匠們憑借著多年來在無數次實踐中摸索出的豐富經驗,以及早已融入血脈的精準手感,小心翼翼地一點點調整著弓弦的松緊度,直至達到最佳狀態。
制作一把穿云弓,從選材到成品,同樣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這些年,郭開幾乎窮盡了整個將軍府的人力、物力與財力,耗費諸多心血,也僅僅制備出了五十把穿云弓。
這五十把穿云弓,從選材到制作,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工匠們無數的心血與智慧,每一處細節,都淋漓盡致地彰顯著他們對工藝的不懈追求。
郭開將穿云弓和穿云箭視為沙州軍的鎮軍之寶和殺手锏,平日里嚴加管控,非到生死存亡、關乎勝敗的關鍵時刻,絕不會輕易動用。
也正因郭開這般謹慎珍視,穿云箭在郭開麾下的弓箭手隊伍中,始終是極為珍貴的存在。
每一次使用,都需經過慎重的考慮和精細的策劃。
迄今為止,郭開動用穿云箭的次數屈指可數,一個巴掌都能輕松數得過來。
而且,每次到了不得不用穿云箭的關頭,郭開都極為吝惜,恨不得將一支箭掰成兩支來使,力求發揮其最大效用。
故而,盡管穿云箭威力驚人、聲名遠揚,卻從未曾真正被大規模運用到戰場上。
而此刻,面對伊州城北城門上的北圖軍,郭開毫不猶豫地下令使用穿云箭,足見他對這場戰斗志在必得。
隨著一聲令下,強弓手們迅速就位,手中的弓弦緩緩拉動,一支支穿云箭如璀璨流星般劃破暗沉長空,帶著凌厲的氣勢和致命的威脅,朝著北城門上的北圖軍呼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