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李承澤(第2頁)
圣上閱卷時,也不禁被他精妙絕倫的文辭與深邃獨到的見解所吸引,連連拍案叫絕。
再看他其余試題的答卷,亦是條理清晰、見解不凡,答得都相當不錯。
圣上當即龍顏大悅,欽點他為狀元。
一時間,李承澤之名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傳遍京城大街小巷,成為街頭巷尾百姓們熱議的傳奇人物。
初入官場,李承澤憑借著少年狀元的才名,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職,得以在翰林院中潛心修史著文。
因圣上對他殿試時所呈的治世策論印象極為深刻,感其有經世之才,便時常將他叫去問政。
李承澤每次都能應對自如,提出諸多良策。
不久,圣上便破格提拔他兼任中書舍人一職,讓他參與機要、掌管詔命。
李承澤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反而在翰林院中始終保持謙遜之態,虛心向各位前輩請教學問精要。
每日除了處理公務,便日夜苦讀各類典籍,不斷汲取知識養分,提升自己的學識素養。
在編纂史書的過程中,李承澤始終秉持嚴謹細致的態度,對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個人物傳記都反復考證,不放過任何一處疑點,力求還原歷史最真實的面貌,為后世留下可靠詳實的史料。
很快,李承澤便憑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卓越的才華在翰林院中脫穎而出,不僅出色完成了諸多任務,還提出了不少獨到見解,因而得到了同僚們的一致贊譽,大家紛紛稱贊他年少有為、前途無量,也為他日后的仕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李承澤性格剛直不阿,面對權貴從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做人原則。
在官場這個復雜的大染缸里,李承澤剛直不阿的性格,注定會與周遭的污濁格格不入,從而遭遇諸多坎坷磨難。
在李承澤擔任翰林院修撰的第二年,朝中一位權勢滔天、炙手可熱的大臣,為謀取私利、掩蓋自己過往的丑惡行徑,竟妄圖買通史官在史書中篡改一段關鍵歷史。
李承澤聽聞此等罔顧史實、顛倒黑白的行徑后,頓時義憤填膺,眼中燃起熊熊怒火,毫不猶豫地反懟了回去。
此后,他更是多次在朝堂之上,直面那位大臣,據理力爭,言辭犀利,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
那位大臣被李承澤駁得啞口無言,頓時惱羞成怒,懷恨在心。
他瞅準時機,在圣上面前適時地進讒言,污蔑李承澤恃才傲物、目無尊長。
而李承澤一旦認定了要守護史實真相,便如磐石般堅定,八頭牛都拉不回來,即便面對圣上的暗示與勸解,他也絲毫不給面子,堅守己見。
圣上對李承澤的才華極為欣賞,每每看到他呈上的策論與見解,都不禁贊嘆。
然而,李承澤倔強執拗的脾氣,卻也讓圣上頗為頭痛,覺得他過于剛直,不懂變通。
圣上想磨一磨他鋒芒畢露的性子,讓他知曉為官之道,需剛柔并濟。
一怒之下,便將李承澤貶為偏遠地區的一個小小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