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毫不遲疑道:“那就再加一個關內道,兩道換兩道。”
巴蜀是大唐富庶之地,并沒有遭到安史之亂波及,李亨一直心心念念,如果關中保不住,那他索性就把關內道也給對方,把巴蜀換回來。
眾人紛紛表態,支持天子的方案。
裴遵慶點點頭,“卑職接下來和他們談這個方案。”
眾人都心照不宣地避開了第一個選擇大項,舊房不賣,一旦雙方打起來,那就控制不住了,誰也不愿意走到那一步。
更關鍵是,齊王有太上皇詔書啊!有這份詔書,大唐社稷就有另一個選擇了。
這時,身穿道袍的高力士緩緩走來,他原本是打算去給太上皇守靈,但李鄴不同意,特地指明要高力士在皇宮內出家為道士,有齊王在后面撐腰,其他宦官不敢欺辱他。
“貧道高力士參見吾皇陛下!”
周圍重臣們好一會兒才認出來,這個又瘦又小又駝背的老道士竟然就是曾經權傾朝野的高力士。
高力士曾經對李亨有恩,在關鍵時刻保住了李亨的太子之位,所以李亨對他還算客氣。
“高翁請免禮,朕召你來是想向你確認一件事,太上皇有沒有給過齊王詔書?”
高力士點點頭,“給過兩次,一次是在荊襄,太上皇將蔥嶺以西封給齊王,第二次是在金城縣,太上皇給齊王詔書,承認他有正統皇位繼承權。”
“是這份嗎?”
裴遵慶把抄件遞給高力士,高力士看了看道:“是這份,入主長安,可繼承大唐正統,我記得很清楚。”
“太上皇為什么要給齊王詔書?”李亨問道。
“回稟陛下,當時太上皇被李璘軟禁,他希望李鄴派軍隊救他回長安,擁戴他恢復皇位,作為回報,他會立齊王為皇位繼承人,他當時給了齊王一份詔書和一枚天子行寶,是我去隴右談判的,后來被李璘發現,他便將太上皇監視更緊,不久太上皇就駕崩了。”
李亨眼珠一轉道:“既然沒有實現太上皇的約定,那這份太上皇詔書是否可以作廢?”
“陛下,詔書上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齊王沒有和太上皇簽署任何協議,恐怕不能作廢,除非是齊王自己不承認有這份詔書,否則,詔書就是現實存在的,我們無法回避!”
“好吧!”
李亨有些不高興道:“你去吧!朕知道了。”
“貧道告辭!”
高力士行一禮,慢慢退下去了。
李亨這才對眾人道:“既然齊王有太上皇詔書,那么朕可以把關中讓給齊王,不過還是需要談判完成,齊王必須要有所讓步。”
李亨矢口不提皇位繼承權問題,而只是把太上皇詔書當做一個臺階,他可以體面讓出關中。
談判在下午繼續進行,裴遵慶終于松口了。
“我們確認了詔書的真偽,高力士也證明太上皇詔書為真,既然太上皇承認齊王將來有資格問鼎皇位,那么我們也同意齊王殿下有資格坐鎮長安,不過有資格是一回事,朝廷同意把治理權交給齊王是另一回事,這就需要雙方談一談具體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