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緩緩點點頭,“我會給你一部分人口,其他人口就交給可薩汗國,那是他們家園,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
李鄴在營地只呆了半天,便率軍返回戰(zhàn)場,此時戰(zhàn)場已清掃干凈,所有被焚燒的尸體都已經(jīng)挖坑深埋,陣亡的三百士兵也都火化,他們的骨灰將帶回家鄉(xiāng)。
唐軍掉頭南撤了,七天后大軍抵達(dá)了碎葉城。
就在他們剛回來三天后,一場強(qiáng)大的暴風(fēng)雪從北方席卷而來,整個河中地區(qū)變成了白茫茫的世界,楚河河谷也被大雪覆蓋了。
這時,李鄴也接到了阿靈托拔汗那商人捎來的一封信,她將在明天春天來碎葉光明寺,出任東圣女會的領(lǐng)袖。
這天上午,李鄴和王昌齡來到碎葉縣縣學(xué),碎葉縣在三個月前成立,判官王昌齡出任首任縣令,原碎葉兵馬使參軍張覺出任縣丞,整個縣城有三千戶人口,其中漢人一千八百戶,其他為各族人口,突騎施人占大頭,有七百余戶。
當(dāng)然,這只是縣城內(nèi)的戶數(shù),如果包括熱海邊幾座小城的民眾以及各地的牧民,那人口就達(dá)兩萬戶人了,在籍居民十幾萬人。
“都督有沒有考慮過再建幾座縣城?”王昌齡笑問道。
李鄴點點頭,“光一座碎葉縣肯定是不夠的,我最早做的計劃,至少還要再建兩座縣城,一座在熱海邊,可以利用賀獵城作為縣城,它的城池規(guī)模可以算一座小縣城了,叫做熱海縣。
然后在伊麗河谷建一座縣城,叫做伊麗縣,但不一定是由我來建立,我在這里的時間不會太長,最多還有兩年半,我盡量利用這兩年半時間把基礎(chǔ)打好。”
“都督打算在天寶十四年回去?”
李鄴點點頭,“天寶十四年,弟兄們的任期也滿了,我要帶他們回長安。”
王昌齡嘆口氣道:“在這里時間很快,我們正月十七出發(fā),一眨眼,快一年過去了。”
李鄴笑道:“主要是這里的距離太遠(yuǎn),隨便去一個地方都要走好多天,明年要迎戰(zhàn)可薩突厥軍,我可能還要回去述職,和吐蕃軍的戰(zhàn)爭可能會推到后年,兩三年時間就這么一晃就過了,人生苦短。”
“明年春天,
官復(fù)原職
天寶十二年的新年在一片喧鬧中結(jié)束了,轉(zhuǎn)眼又到了一月下旬。
這天上午,長安大明宮一條長廊內(nèi),李岱步履匆匆,他是去年一月底辭去禮部侍郎,為父親守孝,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這一年,他深居宅內(nèi),基本上沒有外出,偶然出門也是去祠堂和族人會面。
但今天,高力士卻請他來官房一敘。
李岱走到高力士官房門口稍等了片刻,一名小宦官出來道:“阿翁請使君進(jìn)去!”
李鄴走進(jìn)官房,高力士正坐在桌后批閱奏折,這原本是天子的事情,天子李隆基沉溺于享樂,全部丟給了高力士。
“卑職參見高翁!”李岱躬身行禮。
高力士笑瞇瞇道:“使君請坐!”
李岱坐下,他不知會有什么事情,心中頗為忐忑。
“這一年都沒有怎么出門吧!一直都沒有聽到使君的消息。”
李岱微微欠身道:“卑職基本上沒有出門,偶然會去一趟宗祠,別的地方都沒有去了。”
“有令郎的消息嗎?”
“幾個月前收到他用飛鷹輾轉(zhuǎn)到河西甘州的信,甘州他外公又派人給我們送來,他說原本計劃春天回來,但春天估計回不來,可能要夏天才能回來。”
高力士點點頭,“河中都督府剛剛建立,事情肯定很多,他們還得想辦法解決軍費和財政問題,壓力很大,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