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一個很喜歡表達自己心意的,很勇敢的老男人。他的求婚儀式十分的盛大,整個京城乃至整個大清會沉浸在皇帝老兒求親成功的喜悅之中。”】
【“因為自己本就不算單純的心思,孝全仁皇后曾經問過康熙帝一個問題,她何以見得他的決心?”】
【“男人三分醉,演到人流淚,在這場渲染的愛情故事中,孝全仁皇后永遠是處于劣勢地位。她需要一個保障。”】
【“后世人中曾有人詬病過孝全仁皇后的一個行為,在電視劇中會有這樣一個場景,相愛的兩人在一起,男人往往深情的發著誓,說自己會永遠怎樣怎樣,若是食言便會如何。”】
【“往往到了這個時候,深愛男人的女人便會不舍得讓他說下去,身體比腦子更快的捂住男人的嘴。”】
【“但是孝全仁皇后從不這樣做。從記載的公開場合的十余次的康熙帝發毒誓的場景來看,孝全仁皇后從未打斷過康熙帝一次。”】
【“暫且不提康熙帝為何這么喜歡發誓,但是孝全仁皇后卻是在身體力行的告訴我們,愛旁人之前必須要學會愛自己。”】
【“我們后世人知道孝全仁皇后是歷史上少有的寵后,更是歷史上少有的權后,康熙帝幾乎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她,但是那個時候的孝全仁皇后不知道。在他的視角,她的一切都是在賭。”】
【“古代女子的一生就是如此的卑微,孝全仁皇后冒著如此大的風險,而康熙帝僅僅是發兩句毒誓又能如何呢?誓言是他自己要發的,違背誓言的懲罰也是他自己定下來的。”】
【“況且,只要他能夠堅守承諾,又為什么要害怕毒誓應驗呢?”】
[文件佛爾:所以我喜歡孝全仁皇后哦,在康熙帝面前,她永遠是將自己放在第一位的,這才是面對男人應有的態度。好在現在婦女能頂半邊天,雖然如今的女子沒有那么的身不由己,但是這種愛自己的態度依舊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微紅的回憶:可惜孝全仁皇后最喜歡的是福寧公主,其次是她的兩個孩子,最后是她自己和康熙帝,以及她的父母親族。]
[我佛慈悲:孝全仁皇后的魅力在于她的心態,在最大的限度內,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是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不過遇到了康熙帝這個不可抗力,好在康熙帝也永遠支持她的決定,讓她像風兒一樣的自由。]
大唐玄宗時期
楊玉環在心中自嘲一笑,手上替李隆基按著額頭的手卻絲毫未曾停歇。
人不能保持永遠的清醒克制,所以楊玉環聽見自己的聲音在問,“壽王李瑁屢屢敦請冊封新妃。”
“陛下,真是壽王屢屢敦請嗎?”
剎那間,整座宮殿的空氣都停滯了,而那靜止的時空當中還夾雜著像是冰凌一般帶著寒意刺骨的武器。
直到把整座宮殿的人都凍上了,而被冰凌穿心之人,只有楊玉環一個。
“貴妃,壽王有了錦繡前程,自然是會惦念著你的好處,壽王妃成了太真妃,如今更是朕的貴妃。”
李隆基耽于享樂,稍有不如意便會發怒,但偏偏面對楊玉環卻始終多上幾分耐心。
他眉宇之間的怒氣被強行隱下,轉而便是拉著楊玉環的手。
“貴妃想要什么朕都能給。”
李隆基并沒有正面回答楊玉環的問題,他能將玉環變成他的貴妃,除了玉環舉世無雙的美貌,多半也是動了一星半點的真心。
所以他愿意寬恕貴妃,體諒貴妃,甚至哄著貴妃。
若是放在往常,楊玉環早該識趣的閉上嘴巴了,可今日她竟突然變得執拗。
“陛下,臣妾眼下就想要陛下的一句真話,瑁兒他,當真是屢屢敦請嗎?”
楊玉環心中早已有了決斷,此刻竟然破釜沉舟一般,像是看不到李隆基臉上的不耐和怒氣。
自己的女人多年過去,卻還想著她以前的男人,李隆基面對楊玉環總能多上幾分耐心和好脾氣,但這點恩寵都是暫時的。
有時候這個所謂的真愛甚至比不上他身為男人的自尊心。
這么多年過去了,楊玉環看得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