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鶴倫想了想:“那當然可以了,只是直接下派博州市似乎還沒有先例吧。”
博州作為第二大經濟市,是除了林城市以外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也正因為此,到這兩個地方擔任組織部部長的干部,都是從其他地市調任而來的,還沒有直接空降的。
李東沐笑了笑:“沒有不代表不行。這又不違反規則要求,沒什么不可以的,畢竟是市委主動向省委申請的。”
丁鶴倫想想也是,李東沐不也是打破先例,成為了萬山省第一個三十多歲擔任副省級領導的第一人么。
“老丁,你好好的物色一下,我們需要一個知根知底的有原則的干部,博州市更需要這樣的干部。”
丁鶴倫明白“我們”的含義,于是慎重的點了點頭。
按照慣例3個崗位空缺一定會有1個留給博州市的干部,這樣能夠有效調動干部的積極性。
干部調配是一項十分耗費腦筋的工作,尤其是要考慮干部能力和背景的方方面面,同時還要統籌顧慮相同等次干部的訴求,若是引發了大規模的不滿,那這次調整就是失敗的。
李東沐盡管沒有從事過具體的組織工作,但是擔任地方書記多年,對其中的隱性規則還是門兒清的。
在博州市下轄的15個縣區一把手中,肯定要推薦一個的副廳級干部,否則會造成基層干部的不滿,只是如何推薦還沒有思考好。
除了d政班子的空缺補位以外,市內干部的調整也要有序推進了,“能上能下”的導向必須要鮮明的樹立起來。
在這個間隙,李東沐再次開始了赴基層赴企業走訪,一方面是了解情況,一方面是考察干部。
作為博州市的招牌,第一站一定是茅子酒廠。
當李東沐看到那個高高矗立著的酒瓶時,董事長張德漢一行已經在大樓前等候了。
兩人以前是上下級關系,如今又成了相互促進的關系。對張德漢來說,李東沐到任以后,是茅子酒廠發展最好的時間,因為少了很多的行政干擾,多了許多政策服務。
用李東沐在全市招商引資會上說的話:“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
這是李東沐到任后的第二次走訪調研,第一次是剛履新不久。
有些地方領導,總是打著解決問題、服務企業的幌子經常到企業走訪調研,殊不知一件實事沒有辦成,禮物和酒卻沒少拿。
這種所謂的服務,是企業最討厭,最唾棄的。
在張德漢的陪同下,李東沐一行直接去了車間一線,實地查看了解情況。
對于所提到的問題,李東沐都會讓秘書記下,并建立臺賬轉到相關部門跟蹤督辦。
調研結束后,相關部門與茅子酒廠的相關領導座談,李東沐和張德漢去往了董事長辦公室。
“李書記,感謝您對我們企業的關心支持,今年我們也會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多做利于地方發展,利于百姓民生的實事,初步計劃拿出一個億,用于民生事業。”
李東沐笑了笑:“張總,你真的是踐行了企業家的精神和情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