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次不是在壓力下反殺翻盤?
宋綿綿微微一笑,鎮定自若。
“行啊,不過我也有三個要求。”
她沒有立刻應承,也沒有急于表現。
而是反客為主,提出條件。
黎安挑眉:“講。”
他倒要看看,這女子到底想提什么。
“第一,兩個鎮子一起修水渠,官府得提供鐵鍬、鋤頭這些工具,還得管飯,用干活換糧食,這就是以工代賑。”
“第二,我要試種新糧食,官府不能橫插一腳,也不能收稅,讓我先試試成不成。”
新技術新作物,一開始誰也不敢保證一定能成。
若官府中途插手干預,或是提前收稅,只會打擊百姓積極性。
必須給她一塊試驗田,三年內免稅,自由經營,成敗自負。
成了,推廣全縣。
敗了,也不拖累他人。
“第三,我要辦個小作坊,織布也好,做醬也好,官府得批個許可,給我撐個腰。”
民間辦產業,最怕的就是被地方胥吏刁難。
今天說你沒執照,明天說你占道經營,后天干脆強征充公。
所以必須要有官方許可,白紙黑字,蓋上官印。
一旦出了事,官府得站出來主持公道。
她說一條,黎安的眼神就沉一分。
這三條要求,看似簡單,實則步步為營,條條切中官場弊病。
她不貪財,不奪權,只求保障。
等她說完,他忽然低聲笑了:“宋姑娘,你可知道,敢跟朝廷講條件的,不是傻子,就是——”
眾人屏息,連縣令都忘了訓斥。
黎安緩緩抬起眼。
“真有能耐的人。”
敢提條件的人很多,但能提得有理、有據、有節制的,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