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的基地參觀并未停留在特種部隊的光環區。
一支軍隊的真正韌性,往往體現在其龐大的常規力量和中層指揮體系的健康程度上。
于是,在婉拒了共進午餐的邀請后,她提出要“隨機”參觀一個普通步兵團的營區,進行一場“非預先安排”的視察。
這個要求讓陪同的沙特將軍們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與緊張,但他們無法拒絕這位由王儲親自邀請的“貴賓”兼潛在的最高顧問。
車隊轉向,駛向基地另一片更為廣闊、但相對樸素的區域。
這里的建筑不再有那種炫目的科技感,更像是標準化建造的軍營宿舍、倉庫和訓練場。
門口的衛兵雖然同樣裝備著“神盾”和R-14m,但眼神中的銳利和姿態的緊繃感,似乎比特種部隊那邊還要弱一些。
踏入營區,一種微妙的不協調感便開始向露娜襲來。
營房內部整潔得過分,床單沒有一絲褶皺,個人物品擺放得像用尺子量過,但這種整潔缺乏一種生活氣息,更像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刻意維持的樣板間。
走廊里遇到的士兵們,看到一群高階將領簇擁著一位陌生的GtI女軍官,紛紛立正敬禮,動作標準,但眼神中更多的是茫然和敬畏,而非職業軍人應有的沉穩與警惕。
露娜隨機選擇了一個連隊的戰術學習室。
里面,一名年輕的沙特少尉正在利用全息沙盤講解基礎的城鎮清剿戰術。
內容本身是GtI通用的教材,但少尉的講解更像是在照本宣科,語言枯燥,缺乏實戰案例的融入和互動。
底下的士兵們坐得筆直,但眼神飄忽,顯然注意力并不集中。
當露娜突然提出一個假設性的戰場突發情況——
“如果清剿過程中,主要通道被敵方預設爆炸物封鎖,側翼同時遭遇重火力伏擊,通訊受到強干擾,你作為班長該如何處置?”
——時,無論是授課的少尉還是下面的士兵,都明顯愣住了,場面一度陷入冷場和不知所措的沉默。
最后還是一位巴基斯坦的顧問軍官趕忙上前打圓場,才勉強解圍。
這種缺乏主動思考和應變能力的表現,讓露娜的眉頭微微皺起。
她要求查看該連隊的訓練日志和裝備維護記錄。
連隊指揮官——
一位三十歲左右、穿著熨燙得一絲不茍的軍服、指甲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沙特上尉
——趕緊捧來幾臺電子終端。記錄看起來完美無瑕,訓練科目齊全,小時數達標,裝備故障率極低。
但露娜憑借其豐富的經驗,一眼就發現了問題:訓練內容重復性極高,多是基礎操練和固定流程的射擊,缺乏高強度、高對抗性的綜合演練和紅藍對抗。
裝備維護記錄則過于“干凈”,尤其是對精密復雜的外骨骼系統,記錄的都是一些常規保養,幾乎沒有關于惡劣環境下故障排查和應急維修的記錄。
她隨口問了幾個關于外骨骼系統在不同沙塵環境下的濾波器更換周期、關節電機過載后的手動復位流程等細節問題,那位儀表堂堂的上尉額頭上開始冒汗,回答得含糊其辭,最終不得不叫來一位負責技術的軍士長來回答。
而那位軍士長,露娜注意到,膚色明顯更深。
這個細節像一根刺,扎進了露娜的心里。
她開始更加留意周圍士兵的構成。
在之前的特種部隊展示區,士兵們大多呈現出阿拉伯半島本土人的面貌特征。
但在這里,在普通步兵單位,她看到越來越多膚色黝黑的面孔,他們擔任著軍士、技術兵種甚至一些低級軍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