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大量刪改明太|祖和明太宗的記錄。后世所存的明實錄中,關于這兩位皇帝的記錄少之又少。特別是明太宗,記錄基本被刪改得面目全非。
后世史學家研究明太宗的時候十分痛苦,還得去看與明太宗在關系密切的其他國家史書中的記載。
但其他國家的史書……怎么說呢,他們記載歷史的時候不太嚴謹,寫明太宗的時候就像是寫神話似的。
比如明太宗一歲開始為朱元璋賺錢養家,三歲通讀諸子百家開始著書立說,五歲成為朝中眾位勛貴老師,還在換牙的時候就守衛洪都、攻取大都、戰勝王保保……
洪都不是燕王朱文正、岐陽王李文忠和黔寧王朱文英守的嗎?攻取大都不是中山王徐達的功勞嗎?戰勝王保保難道不是……
咳,戰勝王保保確實可能是朱標的功勞。
雖然后明刪改的史書中,這一戰是其他幾個將領的功勞。但根據史學家查驗,那幾個將領戰后都沒有封爵,只是得了些賞賜。當時北京城有資格統帥大軍出征的,只有朱標。
國外史書太過離奇就罷了,讓史學家絕望的是,民間野史更離奇。
前明統治三百余年,印刷機早就發明出來。就算明世祖再怎么想要刪改明太宗的過往,甚至連明太宗的將軍皇后的事跡都刪得一干二凈,只留下了民間抹黑的言論,但百姓家中仍舊存著不少歌頌明太宗和昭武皇后的書籍。
另外插一句,昭武皇后并非謚號,而是封號。
大明前兩位皇后都有封號,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封號為“仁文”,謚號“孝慈”。
后明被推翻,新的華國建立之后,各行各業的百姓都從家里拿出古老藏書,捐獻給國家圖書館和文物局,并聯名希望重修前明史,就按照老百姓家的“野史”來修。
那么老百姓家中的“野史”寫了啥?
朱標天生異象,相師言,此子生而知之,貴不可言,恐老天收之,需隱姓埋名,遮掩天機至弱冠之年方可歸位。待此子歸位,定能保老朱家萬世永昌。
于是,朱元璋瞞著朱標十九年,直到朱標弱冠(虛歲),朱標才知道自己是太子。
朱元璋也當了二十年的“陳國瑞”,并且在開國之初因為和中山王開玩笑,要把中山王擠出開國功勞榜單前三,于是封“陳國瑞為開國第一功臣”,并賜名為“朱國瑞”。
歷史學家們露出疲憊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為什么明太宗他老人家的野史和國外史書記載都如此玄幻?你讓我們怎么研究?
于是研究明太宗的史學家們常常自黑,他們應該先去讀個生物學位,才能論證明太宗能不能在掛鼻涕的時候就去當商人賺錢養朱元璋打天下。
此刻,需要吐槽后期瘋癲自焚大喊“我沒錯,朕沒錯”的明世祖一萬次。
后明和前明沒辦法比,勉強能稱得上盛世的統治時間也只有不到二十年。
還好后明雖然內治差,但外戰強。
而且后明的軍隊到王朝覆滅的最后一刻,仍舊堅持了前明軍隊的思想,“保國家大,保王朝小”。所以當后明被新的人民軍隊推翻的時候,前明軍隊還在邊境和外海抵御外國列強趁機入侵,并未回國參與平亂。
在后明滅亡之后,明軍回國還接受了新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經過了從大明初期的傳統勞動改造和教育后,很快就成為社會|主義新華國的新軍隊。
后明那個自掛歪脖子樹的皇帝也在這一點上,為自己贏得了新政府的尊重和厚葬。
他堅持不讓抵御侵略的軍隊回來,并拒絕外逃組建流亡政府,并下達了最后一道旨意。
“大明已亡,王朝已滅,請勿再立皇帝。
百姓萬歲。”
……
記者介紹完前情提要,挖掘器械已經清掃完塌方的碎石,準備打開墓門。
考古學家們拿著儀器,戴著氧氣面罩已經準備妥當。只要墓門一開,他們看到有可能會受損傷的文物,立刻就會把文物塞進保管箱保護起來,盡全力不會損傷任何一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