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脫脫了解不多,只知道脫脫打仗厲害,也做了一些對老百姓好的事,比如減稅。
紅巾軍眾雖挺怕這個打仗厲害的賢相,但對脫脫卻也是佩服的。
看了太妃的書稿,朱元璋才知道脫脫之前有個奸相叫伯顏,是脫脫的伯父。朱元璋最痛恨的元朝政策之一,漢人不得有寸鐵、不準養馬等惡政,就是出伯顏之手。
伯顏不僅禁止漢人擁有兵器,連鐵制農具都禁用;在朝堂中罷免儒臣、停止科舉,排斥漢學就罷了,還不準漢人學習蒙古、色目文字;元朝朝廷的長官不準用漢人的政策,也是出自他之手。
更荒唐的是,他覺得漢人太多,要求誅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當時還是個怯懦的小皇帝的當今老皇帝,都被伯顏這蠢話嚇得不輕,堅決不允許。
伯顏不僅歧視漢人,也肆意迫害蒙古貴族。比如因郯王沒答應嫁女,他直接把郯王抓了處死。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漸漸對元朝離心。
朱元璋看得瞠目結舌。他甚至懷疑,這個人是不是深恨元朝,故意來覆滅元朝的。
若后世翻看這一段史書,會驚訝的發現,元朝后世被人唾棄謾罵,讓元朝看上去就不像個正經王朝的政策,居然幾乎全是出自這個元末權臣伯顏之手。
伯顏擁立小皇帝之前,忽必烈和鐵穆耳之后,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三任皇帝皆逐漸推行以儒治國、重用漢臣、輕徭薄賦、整頓吏治等政策,元朝逐漸走上正規,國勢大有好轉。
如果能持續下去,元朝在吏治上的水平大概能成為清朝。雖然歧視絕對存在,弊端非常嚴重,但天下百姓總歸有一二十年能勉強吃飽肚子的日子,好歹能讓后世電視劇演個“xx盛世”。
可惜,元英宗的改革觸及到了蒙古守舊勢力的利益,在北巡回歸途中被人弒殺。
元武宗在位四年,元仁宗在位九年,元英宗在位四年。元朝帝王勵精圖治的時間居然不超過二十年。而后,就是漫長的皇位爭奪和權臣奸相胡作非為,幾乎每個皇帝都是傀儡。
在如此內亂中,元朝幾乎放棄了國政這一塊,只搜刮民脂民膏為貴族權臣享樂之用。
伯顏上臺后倒是對國政感興趣了,感興趣得就像在玩過家家。
直到脫脫扳倒伯顏上位。
脫脫先廢除伯顏制定的對漢人的歧視政策,讓漢人可以用鐵器、馬匹;減免南方鹽稅賦稅;整頓地方吏治;將伯顏廢除的太廟制度重啟;重開科舉,任用漢族官吏;開經筵,建宣文閣教導皇帝讀書;安撫蒙古貴族,重新整合草原勢力……
他還退獵屯田、監修三史、整頓兵務,文武一把抓,明明身攬大權卻不好財不好色,對皇帝畢恭畢敬,從不逾越。
脫脫仿佛要以自身為標桿,規正元朝自英宗以后的風氣,重新樹立帝王權威,消弭朝堂內亂,挽救大元江山于微傾。
可惜脫脫干得太好了,好到朝堂前所未有穩固,外面的農民起義軍也不足為懼,皇帝和奸臣閑得修煉起“喜樂禪”。
他們不僅抓來良家婦女,連公卿命婦也不能幸免于難,皆成為君臣和大和尚們修煉“喜樂禪”的對象。
飄飄欲仙的皇帝聽從奸臣讒言,給正率大軍圍困高郵的脫脫下令,免去脫脫軍職,將脫脫押解回京。
坐船通過運河回應天的陳標,也正在翻看這一份書稿。
沒有他的支持,老太妃不可能這么快完成這份書稿。所以書稿他自然截留了一卷。
陳標試圖讓朱文正一起學習,朱文正往甲板上一躺,讓陳標給他念。
陳標先踹了朱文正兩腳,然后也坐在甲板上,把朱文正當靠背,給朱文正念書。
“脫脫接到詔書的時候,就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將領們都知道朝中只有脫脫是好大臣,他們都想讓脫脫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