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博士走到另一側,那里擺放著從海底鉆取的巖芯樣本。
他看了眼數據。
“巖芯分析結果顯示……”
馬克的聲音帶著科研人員特有的考究。
“目標區域的海底巖層,在約25億年前的古元古代時期,曾是一個封閉的、富含硫化物和甲烷的厭氧海盆沉積環境。后來因地殼運動被深埋。”
他指著巖芯中一處顏色異常的夾層:
“所以,我推測……氧氣破壞者的高能沖擊波和后續的連鎖化學反應,不僅殺死了該區域所有需氧生物,更關鍵的是——它震裂了這層古老的、封存著遠古厭氧微生物群落的巖層。就像……打開了一個塵封了25億年的潘多拉魔盒。”
“所以,這些‘X-零號’……”
芹澤博士的聲音透過通訊器傳來。
“它們是那個無氧時代的遺民,”
馬克肯定地說,“被氧氣破壞者意外地從漫長的地質休眠中‘喚醒’,釋放到了同樣被制造出來的現代無氧環境中。它們遵循著古老的生存法則——分解、吞噬一切可用的有機質來維持種群。”
“那么,馬克博士,”
海軍上校最關心的是現實威脅。
“它們對現有的海洋生態系統,乃至人類,有多大威脅?”
馬克沉吟片刻,推了推眼鏡:
“基于現有數據,我的評估是:短期內,威脅可控,但長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他解釋道:“首先,它們體型微小,缺乏主動長距離移動能力,主要依賴水流被動擴散。而目前的無氧區就像一個‘孤島’,被周圍富氧海水包圍,形成天然屏障。”
“另外,從食物鏈上看,它們是頂級分解者,但位于食物鏈底端。它們無法捕食活體大型生物,只能分解死亡或垂死的有機物。只要無氧區不擴大,它們對現有海洋生態系統的沖擊是應該只是局部的。”
“更何況,進化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一個適應了25億年前極端厭氧環境的物種,要在短時間內進化出適應現代高氧環境的能力,概率微乎其微。這需要無數代的突變和自然選擇,所以,理論上,現代海洋環境對它們而言是致命的‘毒氣室’。”
“因此,”
馬克總結道。
“我傾向于認為,只要我們能有效控制甚至消除那個無氧區,這些遠古微生物最終會隨著環境的‘正常化’而自然消亡。它們更像是一個因人類武器而意外引發的、局部的、暫時的生態災難的‘清道夫’,而非具有侵略性的新霸主。”
“那就好。”
海軍上校明顯松了一口氣,緊繃的肩膀放松下來,“至少這個麻煩還在可控范圍內。”
“嗯?”
芹澤博士敏銳地捕捉到了上校語氣中的一絲異樣,“上校,你似乎……對控制這個無氧區很有信心?”
上校頓了一下,似乎在權衡措辭,最終還是坦言:“博士,氧氣破壞者導彈的實戰效果……高層已經看到了。它成功清除了舊金山核心區的巨猿威脅,雖然代價巨大。面對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的泰坦危機和地心入侵,它已被列為最高優先級戰略威懾武器之一。后續的生產和部署計劃……已經啟動。我們……需要確保它能在必要時,再次發揮決定性作用。”
指揮室內瞬間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儀器運行的嗡鳴聲格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