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頓懸浮在濃得化不開的迷霧中,化作一個沉默的觀察者,龐大的身軀幾乎與這片混沌融為一體。
他那綜合了多種感知模式的“視覺”,已經將周圍數公里內的生態圈掃描了一遍又一遍。
一個初步的、基于殘酷競爭法則的生態系統模型在他強大的生物腦中構建完成。
然而,模型越是清晰,那個核心的異常就越是刺眼——所有生物共有的、與背景迷霧同源的異常能量印記。
被動觀察所能獲取的信息已經接近極限。是時候進行更主動的……“采樣”了。
沒有預兆,杰頓體表那些裝甲紋路微微亮起。
他直接采取了一種更高效、更具滲透性的方式。
一種極其細微的、肉眼不可見的瑩藍色微粒,如同被微風吹落的蒲公英種子,飄落進入了地面。
斯非亞細胞。
啟動!
它們如同饑餓的蝗蟲,卻又帶著明確的指令:不是吞噬,而是侵蝕、解析、同化。
斯非亞的微粒如同擁有意識般,優先撲向了最近的生命反應源——那群正在悠閑濾食迷霧里某些能量粒子或者生物質的“霧水母”。
霧中水母:???
水母似乎是愣了一下,身下觸角的行動都停滯了一瞬間。
隨后,它試著用觸角觸碰了一下朝它逸散過來的“微光”……
斯非亞:你好!
水母:哼哼~~哈啊啊啊啊~~啊啊啊~~~~
接觸的一瞬間,侵蝕開始了。
斯非亞細胞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它們倒是不至于暴力撕碎水母的半透明體壁,而是像酶解作用一樣,迅速分析其體表成分,調整自身結構,與之發生某種“鍵合”。
水母幽藍色的生物熒光開始閃爍、紊亂,它們似乎感受到了某種極致的痛苦,觸須瘋狂舞動,但發不出任何聲音。
它們的身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失去光澤、變得灰暗,最終僵直,然后如同被風化的巖石般,結構崩解,化作更基礎的粒子流,被斯非亞云團吞噬、回收。
整個過程安靜而迅速,帶著一種冰冷的、近乎工業化的效率。
杰頓的思維同步接收著斯非亞傳回的海量數據流。他在“閱讀”這些生命的藍圖。
目標生物……嗯,就先暫稱:迷霧濾食者-01型吧。
濾食本來應該是水生動物通過特化器官過濾水中懸浮顆粒如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等等的被動攝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