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撼巒又抽了這傳話的親兵一鞭子,怒罵道:“什么云鄉侯?我只是為陛下駕馬的一小卒。”隨即對這笨蛋使眼色,示意他注意周邊的人,別亂開口。
一個呼吸后,武撼巒罵道:“還不快滾!”這前來報喜的親兵灰溜溜走了。
隔了這幾年了,周王那邊派系終于想起來自己這邊和武撼巒之間有關系了。
原本武撼巒對于周王來說就是一條地方上的舔狗,是求著王府給門路。
戍帝這邊剛剛躺下,就得到了暗衛通報,對此戍帝心驚,派遣暗衛去監督武撼巒軍情況。
在帳內睡意全消的戍帝思索了一番,招呼武撼巒面圣。
三炷香后,戍帝營帳外,剛剛更衣后的武撼巒被匆匆招來覲見,當黃門掀開簾子說出:“千宿亭侯,請吧”。武撼巒就明白自己為啥被叫來了。
黃門仔細凝視武撼巒。但凡武撼巒面龐上表露出一丁點異色,就會立刻揮手,讓刀斧手挾持住武撼巒。
…臣防猜忌需要近前侍奉君王,然而君在落難時也要貼近籠絡…
爻都中,書房內,周王正在和自己文臣幕僚們,討論如何把控京城。王府術士速康速旺的弟弟在王府這兒點燃火盆,煙霧繚繞形成了防止暗衛窺探的蔽幕。
首先安撫的就是邊軍,這一波分封就是給了朱力強等人極高的侯位,包括南疆武撼巒那邊也給了分封;但至于現在最重要的東市軍——周王最重要的文臣智囊,扣住了周王原本準備給武飛的冊封,理由是,武飛剛烈勇猛,先帝去后,恐難以制服駕馭,只給武撼巒加封即可,至于武飛需觀后效。
這些能夠在周王面前的,都是各個家族的嫡系!當年相對于各家各戶把庶子們發配到武飛那邊當士官,他們在儲君身旁是屬于燒熱灶。
然而現在東市軍那兒的庶族子弟突然當紅,讓原本自持是族內最得寵的他們,有些心里不平衡。于是乎,潛意識中他們覺得,即使武飛功績再高,也需要按照“資格和輩分”向后等一等。
就如同戍帝會給武撼巒下馬威后再給獎賜,周王對于外臣也學著這樣做派。
而周王身邊這些幕僚們現在現在掌權后,決定作為“前輩”要對東市軍這幫“小媽生的”強化一番尊卑長幼的概念才行。他們也想駕馭東市軍的新貴,但放不下來架子。
至于未來拱衛京師的近衛軍八成是東市軍,他們也知道,只是上述那種習慣性傲慢心態,讓這些“燒熱灶”的家伙覺得自己不用哄著“剛把冷灶點上火”的東市紈绔們。
當然這些幕僚對于東市軍現在主帥的傲慢更是無以復加,他們通過“內幕消息”認為未來武飛是要被一腳踢走的,所以也都不屑于在武飛這兒“浪費”恩義。
注:武飛未來要被貶斥離京的消息,是戍帝不經意間和一些朝中老臣們拉家常所露出來話。
周王原本還是很猶豫,但是在文臣“有理有據”的勸說下,還是派遣了宦官去北邊派送了金牌,要求武飛先對自己表示一下,然后他周王再酌情賞賜東市軍一系。
…管理層總覺得一線的工資拿得多…
黃玉城這邊。隨著周王開始對北方這一階段戰局論功行賞,武飛身邊這幫小子們是從眼巴巴的指望著能封侯,到現在打贏了偽昊數萬大軍;這就可不是“指望”了,而是理直氣壯想去要了。
即使周王一黨告知這些在邊疆作戰的將領,周王對他們的家人很恩寵,讓他們不要焦急,但是!在他們眼里,這可不是恩寵,而是拿著家族要挾他們。
武飛是很清楚:“爻都紈绔他們在家里面都是做小,現在他們要在家里面上位,你周王為啥不直接用朝廷名義給與賞賜?現在是繞了個圈子先賞識他們的家族,然后讓家族內那些護著嫡脈的老登們,摸他們的頭,夸這波回頭浪子們做得好?”
武飛或許不太精通家族,但是周王一黨絕對不懂“血勞換血酬”!
至于——朝廷想要換將?開玩笑,哪怕再自命不凡的爻都子弟,經過渤地的戰事洗禮,都對武飛的專業素養心服口服。
外敵還沒有滅呢,眼下這擔子只有源常能擔著。
11月10號這天,隨著爻都這邊欽差的傳信,東市軍中上層們集體討論后得出兩個共識,第一:周王還不是天子呢;第二:自個兒是戍帝派給武飛的,功勞得戍帝說的算。
…視角來到南邊…
戍帝在等待武撼巒覲見過程中,來回踱步。這時候武撼巒在隔壁換衣服,這是面圣的流程,確保沒有一絲一毫鋒銳之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