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森向老夫人行一禮,對馮勸農道:“船來了,上船吧!”
馮勸農點點頭,帶著家人向江邊碼頭走去,碼頭附近停泊著十艘大船,碼頭上擺滿了大箱子,士兵們正挑著大箱子送上船去。
一名校尉迎上前道:“馮公子,老夫人,請上這艘船!”
十艘船中,有一艘客船,比較舒適,是專門給馮勸農一家安排的。
“多謝了!”
馮勸農道謝一聲,便帶著家人上了船。
上船坐下,呂氏從船窗望著波光粼粼的江面,憂心忡忡問道:“勸農,我們這是去哪里?”
“娘!走陸路不現實,一路上都是盤查,我們肯定過不了劍門關,所以我們走水路,走長江到漢陽再走漢水到漢中,然后走陸路去隴右,一路比較辛苦!”
呂氏嘆口氣道:“路上辛苦一點沒有關系,我擔心的是這些財富,你父親說過,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權力,最好不要攬太多的財富,否則會被別人盯上,最后害死我們,就像這才李璘盯上我們一樣。”
馮勸農沉默片刻道:“父親給我說過了,我會把一半的財富捐給隴右軍,剩下的財富也足以保證我們幾代人的富貴了。”
“你明白娘的意思就好!”
這時,五百多口大箱子都上了船,五百名士兵也一起上船,船只拉起風帆,在夜風吹拂下,開始起航。
這次的五百名士兵都是謝森從內衛中特別挑選,有一半人都會駕船,這就保證了船夫的來源,不用臨時去招募船夫,更重要是,河隴軍在成都有情報機構,他們早就將船只的情報送去金城,使內衛早早進行策劃,基本上一環扣一環,高效而慎密。
夜色中,十艘大船揚帆起航,列隊向南面駛去。
就在船隊離開成都的同一時刻,兩萬大軍分成無數小隊,在這個益州范圍內搜查所有莊園,整個益州雞飛狗跳,一片混亂。
而在通天觀卻是另一番景象,通天觀被五千軍隊包圍得嚴嚴實實,道觀內燈火通明,十幾輛馬車停在院子里。
皇太弟李璘跪在地上,幾名宦官把太上皇李隆基攙扶出來,準備強行送他上馬車。
李隆基怒視李璘道:“chusheng,你非要囚禁朕嗎?”
“父皇誤會了,兒臣只是覺得這里太潮shi了,對父親身體不好,青羊宮已經擴建完成,那邊更舒適,兒臣是想去父皇去城內居住。”
“如果朕不想走,那又怎么樣?”
李璘低下頭,眼角余光看見遠處有火光一閃,他便知道王慜得手了。
李璘連忙道:“如果父皇不想走,兒臣當然不會勉強,兒臣只是為了父皇的身體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