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截渭州的吐蕃軍,我們傷亡多少?”李鄴很關心這個問題。
李抱真目光黯然,嘆口氣道:“卑職無能,盡管伏擊成功,但最后還是傷亡慘重,一個下午的激戰(zhàn)結束后,一萬軍隊只剩下七千八百余人,傷亡超過兩千人。”
這個戰(zhàn)果在李鄴的意料之中,李抱真統(tǒng)領的是荊襄籍軍隊,沒有跟隨自己去長安,這支軍隊和吐蕃軍對抗,肯定會吃大虧。
“具體傷多少,亡多少?”
“傷只有五百余人,其他都是陣亡,吐蕃軍太強悍,要不是我們先用弩箭伏擊,削減了近兩千吐蕃軍,又將吐蕃軍一切為二,若是正面遭遇戰(zhàn),很有可能敗的是我們,吐蕃軍戰(zhàn)死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名士兵還殺死我們十幾人,弟兄們都膽寒了,再作戰(zhàn)半個時辰,肯定要全軍崩潰。”
李鄴點點頭,“我們荊襄軍一直沒有遇到勁敵,安慶緒的進攻都止步于漢水,這次遇到吐蕃軍這支勁敵,不習慣也很正常,而且這次吐蕃軍不知道我們存在,才被我們打個措手不及,基本上都是被伏擊,以后就會更加困難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訓練,別無他策!”
“卑職記住了!”
李鄴率領大軍來到了金城縣城,縣城北臨黃河,是一座城墻周長三十里的大縣,城墻高大堅固,護城河寬達三丈。
和隴右其他縣城一樣,金城縣因為吐蕃入侵而百業(yè)凋敝,人口逃亡,城內人口只剩下原來的一半。
因為李鄴的到來,滿城歡慶,幾乎所有的百姓都上街,敲鑼打鼓,歡呼岐王大軍的到來。
走上城頭,李鄴眺望遠處,黃河水在蘭州一帶還不算渾濁,水色呈現靑黃色,河面極寬,水面上大浪翻滾,水流渾厚湍急,對面應該就是金城山,山勢巍峨起伏,儼如一座天然屏障,山下還有一座關隘,便是號稱縣城北大門的金城關。
李鄴向西望去,一條官道十分平坦,一直伸向遠方,遠處便是巍峨綿延的山脈。
雖然這里屬于黃土高原,但唐朝的黃土高原和后世的黃土高原完全不一樣,降水充沛,氣候溫暖,目力所及,都是延綿不斷的森林,甚至官道兩側都是大片樹林。
城內也是綠樹成蔭,兩條小河穿城而過,城內街道寬敞整齊,各種建筑不錯,能看到很多大型建筑。
李鄴這段時間一直在考慮之前的決定,他之前在荊襄和漢中是想把節(jié)度府官衙放在張掖,
但他真正到了隴右后,他才意識到節(jié)度使府放在張掖很不合適,太遙遠了,距離會讓他失去在隴右的存在感,也失去對隴右的控制,等于拱手把隴右還給了朝廷。
他越來越傾向于把節(jié)度使府放在隴右,而金城縣正好位于河西和隴右之間,兩邊都能顧及,城池也不錯,那自己為什么不把節(jié)度使府放在金城縣?
戰(zhàn)略誤判
馬重英從論莽熱那里得知唐軍中出現一千陌刀士兵,他便意識到不對了,能用陌刀軍的都是唐軍精銳,自己極可能出現了重大誤判,對方絕不是秦州唐軍,人數也絕不止幾千人上萬人。
他立刻下令所有吐蕃軍停止行動,立刻撤回湟州,但已經來不及了,蘭州一萬軍隊只退回來金城縣的三千人,攻打長城堡的兩千人和狄道縣的五千人失去了聯(lián)系,
渭州和岷州的各五千駐軍也沒有了消息。
五天后,一名商人被帶到了湟水縣的河隴都督府,他是一名羌商,從長安攜帶大量茶餅返回鄯州,被吐蕃士兵盤查到,因為他去過長安,吐蕃士兵便帶他來見都督馬重英。
馬重英聽完商人的敘述,臉上露出震驚之色,“是真的還是傳聞,李鄴調任河隴節(jié)度使?”
“應該是真的,小人在長安酒樓吃飯時,都聽他們這樣說,岐王李鄴從襄陽改封河隴,后來小人路過秦州時,城頭帥旗也是岐字,就看到很多唐軍,不是幾千人,而是幾萬人,還看到了龐大的駱駝隊,幾萬頭駱駝滿載糧食物資走過。”
馬重英眼中露出痛心之色,前任尚結息對情報的漠視導致了他根本不知道這么重大的事件,李鄴來河隴了,必然還帶來大量軍隊,如果早一點知道,他早就不會分散軍隊駐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