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重英眼中露出痛心之色,前任尚結息對情報的漠視導致了他根本不知道這么重大的事件,李鄴來河隴了,必然還帶來大量軍隊,如果早一點知道,他早就不會分散軍隊駐扎了。
情報的缺失,讓他至少損失了兩萬軍隊,那可是兩萬正統的吐蕃軍啊!
馬重英把商人打發走了,負手在大堂上來回踱步,痛定思痛,他現在必須要加強情報,不光是巡哨的情報,還有城內的情報,他必須要知道李鄴到底帶來多少軍隊?
馬重英亡羊補牢,他隨即下令,隴右所有吐蕃軍都暫時撤退到鄯州,等探查清楚唐軍情報后再重新進行部署。
隨即又派出數十支探子,趕赴隴右各地打聽情報。
又找了幾名羌商,帶著大量鹽前往秦州做生意,鹽是秦州的緊俏物資,一般都會獲得通過。
隨著朝廷按照協議送來的第一批糧食抵達秦州,劉晏開始將大部分難民遣送回鄉,主要是家鄉在洮河以東的百姓,按照戶均人口,每人補貼三斗米和五百文錢。
官道上開始有大量百姓扶老攜幼陸陸續續回家了,事實上,在秦州的難民也很難再維持下去,不光官府的救濟能力到了崩潰邊緣,百姓自身的忍耐力也到了極點。
絕大部分人都受不了這種饑寒交迫的生活,開始思念家鄉,要不然家鄉還在吐蕃人占領下,他們早就回去了。
現在洮水以東已被岐王率領軍隊收復,岐王又給每人補貼三斗米和五百文錢,很多人家甚至領到了一石米甚至一石五斗米,更重要是,這個時候回家還能種點糧食、瓜豆什么的,再趕上一季秋糧,就能熬過去了。
所以補貼糧食的辦法頒布后,百姓紛紛熱烈響應,基本上洮水以東的百姓都開始回家了,難民人數開始迅速減少。
這個方案當然是劉晏的建議,他在進行了大量調研后,反復計算,全盤考慮,提出這個可行性極高的方案。
這里面最重要是糧食和錢補貼數量,如果按照朝廷的做法,一般只補貼一斗米,兩百文錢,可現在還是四月份,要等到秋天收獲還要半年時間,一斗米太少了,很不現實。
所以劉晏的方案就增加三倍,只要節約一點,吃四五個月沒有問題,剩下兩個月不夠,可以去購買一點糧食,所以每人再補貼五百文錢,基本上就夠了。
這樣一來,難民能減少七成,剩下三成可以分散安置在其他地方,不用集中在一起,如果人數不多,軍隊還能提供帳篷,這樣就避免了疫病爆發。
“當初我們在鄧州難民營積累不少經驗,現在正好都用上了。”
上邽縣難民大營,劉晏正和崔光遠一起巡視難民的疏散情況,原本密密麻麻分布在渭河兩岸的窩棚已經消失了大半,能用的都拆除帶走了,包括木頭樹枝也可以用來燒火做飯,不能用的基本上都是泥土和石塊,都被軍隊推平,整個窩棚就消失了。
劉晏又道:“現在天氣越來越暖和,我看難民吃喝拉撒都在渭河里,真讓人擔心疫病爆發。”
崔光遠也嘆口氣道:“去年冬天的時候,有很多人都腹瀉了,當時真的焦頭爛額,又沒辦法分散,誰也不肯搬走,也沒有地方搬,只能聽天由命,好在只是普通的腹瀉。”
劉晏點點頭道:“問題就在這里,必須疏散,大量減少人口集中,才能解決問題,那么往哪里疏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回家,可是回家得讓他們能活下去,那么人均三斗米必須要拿出來,好在我們在漢中的糧食儲備還算豐富,儲備一百萬多石糧食,再加上朝廷給了糧食,就能解決問題了。”
崔光遠笑道:“關鍵還是財大氣粗,有錢有糧就好辦事!”
劉晏呵呵一笑,“一點沒錯!”
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來,抱拳道:“啟稟劉使君、崔刺史,殿下來了,請你們二人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