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心聲平穩、清晰,不帶任何情緒,像是一份等待被宣讀的公文。
岳山的心猛地一沉
第二天上午,三輛黑色轎車緩緩駛入屯子,停在了拳印碑前的空地上。
車上下來幾位穿著干部服的人,為首的是一位頭發花白、戴著金絲眼鏡的老者。
他自稱姓王,是市文化局的特聘專家,此行專為考察“林塵英雄事跡”,計劃在柳塘屯設立一個“林塵精神教育基地”。
王專家的態度很誠懇,他攤開一張規劃圖,指著拳印碑周圍一大片土地,溫和地解釋:“我們計劃在這里建一座紀念館,將林塵先生的事跡永久保存,讓他的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傳揚。”
村民們圍了上來,臉色各異。
征用拳印碑周邊的土地,等于要挖掉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但對方的理由冠冕堂皇,又是“為了林塵好”,一時間竟無人能出言反駁。
岳山撥開人群,走到王專家面前,臉上沒有絲毫敵意,只是平靜地看著他。
“王專家,您遠道而來,辛苦了。”他沒有看那張圖紙,而是發出了一個奇怪的邀請,“建館的事不急。如果您想真正了解這里,不妨跟我們過上一天,如何?”
王專家微微一怔。
岳山繼續說道:“就一天。清晨跟著我們掃街,午間聽孩子們上課,夜里陪我們守一盞燈。全程,我們保證不提‘林塵’這兩個字。”
這個請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王專家的隨行人員面露不悅,覺得這是在刁難。
但王專家沉吟片刻,竟點頭同意了:“好,我接受。”
次日清晨,天還蒙蒙亮,王專家就被一陣細微而規律的沙沙聲喚醒。
他推開窗,看到屯里的男女老少,人手一把竹掃帚,正默默清掃著街道。
沒有人指揮,沒有人說話,動作協調得像一個整體,掃帚劃過地面的聲音匯成一片安寧的潮汐。
岳山遞給他一把掃帚,王專家遲疑地接過,也加入了隊伍。
他發現這并非簡單的打掃,而是一種類似冥想的集體活動,每個人的呼吸和動作都帶著一種獨特的節奏。
午間,王專家被帶到村里的學堂。
這里沒有課本,只有一塊塊被打磨光滑的石板。
十幾個孩子在一名老者的指導下練習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