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偽裝的問題,但是,戚殊選擇不偽裝。
他想要看看謝淮之能夠從這個問題中看出來什么。
“我會選擇拉動杠桿。”
“為什么。”
戚殊沒有立刻回答,反倒是慢悠悠的點(diǎn)燃了根煙。
香煙的味道瞬間將靜謐的氣氛打破。
煙霧升起伴隨著他略帶幾分玩味的話語:“不為什么,他們的性命都掌控在我身上,我想讓誰活就讓誰活。”
對他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難題。
謝淮之似乎早就猜到了他這個想法,繼續(xù)問出下面的話:
“可這樣的話,你就成為了sharen犯,殘忍的殺害了另外一條軌道上面的人。”
“那又如何?兩個選擇我不管是怎么選,都會成為這個sharen犯,不是嗎?”
戚殊低垂著的眉眼忽然閃過一絲惡意,轉(zhuǎn)瞬即逝,抬起頭來的時候又恢復(fù)正常。
他后背散漫的貼著沙發(fā),慢悠悠的抽著煙,
“既然成為sharen犯是不可避免的,那不如就讓我自己選擇但其實(shí)還有另外一個好辦法。”
這番言辭對于其他人來說可能有些駭人聽聞,但謝淮之臉上笑容不變,溫聲:
“嗯?說來聽聽?”
“我完全可以將另外一條軌道上的人也殺了,將他的尸體綁在我走的這條軌道上,這樣,就不是電車難題了,我也不會成為那個所謂的‘sharen犯’了,因為沒人看到我殺了人。”
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sharen犯,又怎么能成為是sharen犯呢?
到時候警察來詢問的時候,裝傻充愣不就好了。
人都?xì)⒘诉€在乎什么?
原本以為對方會生氣,會憤怒,會出現(xiàn)什么情緒。
可謝淮之情緒穩(wěn)定的根本不像是之前見過的模樣。
輕輕推了一下眼鏡,輕聲提出自己的問題:
“可你還是殺了人,不是嗎?”
戚殊抽煙的動作一頓,意味不明的低笑一聲,故意拉長音調(diào):
“啊可有人看到了嗎?”
傳統(tǒng)的電車難題之中,關(guān)鍵點(diǎn)在于個體如何做出道德判斷。
這個選擇揭示了個人是傾向于功利主義的,即通過權(quán)衡利弊做出選擇,為了多數(shù)人的利益犧牲少數(shù)人,還是傾向于道德絕對主義,即不參與任何主動殺害行為,任由軌道上的五個人死去。
而戚殊的回答則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思維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