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渠源自大興城西北的永安河,自九仙門穿城而過,在小兒坊外流入龍首池,再往南依次經過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向南。
此渠在隋文帝營建大興城之初,寬不過兩丈,稱之為溪都不可過。
宇文愷領命營建時,借鑒了北魏洛陽城、東魏鄴城等前代都城的布局經驗,融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匯以風水堪輿之術這才人工開鑿了此渠。
南坡城位于春明門外十里,倚仗龍首渠水利灌溉和水運之便,自大興城營建起,日漸繁華,南來北往的商賈、販夫走卒多在此處落腳。
看中的無非兩點,一是與大興城相距不遠,進出便利,治安情況良好;二是歇腳落宿價格實惠,吃穿住行,吃喝嫖賭場所一應俱全。
袁家是南坡城的土著,據說早在北魏早年間便已遷入此處,具體從何而來卻鮮有人知。
袁家原本也和這里多數的原住居民一樣,都是靠種田為主,農閑時到城里的客棧、商行幫幫手賺點小錢度日,雖不能說衣食無憂,日子倒也過得去。
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有一云游道人游歷至此,偶遇袁家的單傳獨苗——袁充。
那道人見十來歲的袁充聰慧異常,頗具道根,頓時起了收徒之心。
袁家人本是不舍,怎料袁充與那道人極為投緣,相處不過數日竟如忘年之交,加上道人以機緣為由苦苦勸說,袁家人才勉強同意。
自袁充隨道人離開后不到一年,天下戰火四起,袁家舉家逃生,待隋朝建立天下稍定已是十年以后,再回到南坡城時,便再無袁充音信。
正當袁家人以為袁充已經死于戰亂時,袁充不僅是全須全尾回來了,而且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命官——太史曹太史丞。
太史曹隸屬秘書省,主要職能觀測天象,制定歷法,解釋天象,占卜吉兇,同時也負責“望氣”、“堪輿”等地輿事務。
看似無實權然朝中無人敢于輕視,因其關系到“天意”和皇權合法性,其長官往往能直接與皇帝對話,提出的意見備受重視。
大到興起戰事,小到祭祀告天,皇帝都會專門召來太史曹的官員請教上天是否有征兆以圖名正言順,聚集人心。
自此以后,袁家人便成了這南坡城的‘望族’,現任家主名叫袁徇,是袁充的胞弟,兩人雖是一奶同胞,卻是相差極遠。
袁徇身材高大,性情暴烈如火,早年間遍訪名師,腳拳功夫不俗,據說尋常十來人難近其身。
自從袁充衣錦還鄉后,他便如魚入大海,鳥飛高空。過人的武藝加上兄長的庇護,南坡城的客棧、賭場、妓院十有八九盡掌在他的手中,人送外號‘袁百萬’。
有了錢為更進一步壯大勢力,袁徇便開始廣發英雄帖,一時間前來投奔的江湖異士多如牛毛,麾下嘍嘍足有百人之多。
不過袁徇在袁充的管束下還算老實,并未做出多少作奸犯科之事,是以縣州官員也樂得清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其招搖過市。
“別駕,南坡城魚龍混雜,小人收到信后命人搜索的第一處便是這里,后來左右侯府和縣衙又各搜了一次,并無收獲……”
四人小隊最后的白虎堂堂著王伏寶,見蕭邢勒馬望向不遠處的南坡城,小心向前解釋。
蕭邢眉間如川,端坐馬上,并未答理。
王伏寶討了個沒趣,悻悻收聲,猛然間記起眼前之人的身份,頓時暗自責怪自己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