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夜詔南的詢問,小乞丐可謂是知無不言。
這不僅僅因為夜詔南剛剛對他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從夜詔南的言行舉止中,他感受到了尊重。
夜詔南并沒有因為他的卑賤身份而輕視他,反而平等相待,這讓小乞丐深受感動。
小乞丐整理了一下思緒,回答道:“好像是最近開始的,小的也是聽說了東臨關有位美名遠播的小姐派粥賑濟災民,才從鄰縣趕過來的。
聽說馮小姐不僅施粥,還會收留一些流民入馮府,給他們安排活計,也一并解決了溫飽。”
他說到這里,眼神中流露出些許羨慕和憧憬。
夜詔南敏銳地捕捉到了“流民”一詞,眼神微微一動,追問道:“流民?很多嗎?”
“多,很多!”小乞丐回答道,“他們和小的一樣,大多都是附近縣城過來的。
唉…恩公也知道的,這一帶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也都習慣了…”
夜詔南眉頭緊鎖,繼續追問道:“那朝廷的賑款呢?不是每月都有下發?怎還會有大批流民?”
提起這事,哪怕有些涵養的小乞丐也忍不住暗罵了一聲:“呸!哪有什么賑款?還不都給那些狗官給瓜分了!不僅如此,聽說那些心善之人的捐款也被他們聯合當地的豪族給貪去了!哪還能輪得到咱們!”
話一出口,小乞丐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他注意到夜詔南的一身官服,以及其陰沉的臉色,連忙澄清道:“恩公別誤會,小的罵的是那些狗官,不是您!小的…小的只是…只是心中不忿!”
夜詔南擺了擺手,示意他無需解釋。
他心中早已五味雜陳,小乞丐的話像一把尖刀,刺痛了他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
作為朝廷官員,他比誰都清楚,袞州近年來天災頻發,民不聊生,可朝廷的賑災款…
他深深地看了小乞丐一眼,這個年輕的乞丐,雖然身份卑微,卻敢直言不諱,這份勇氣和直率,讓夜詔南對他更加高看一眼。
同時,小乞丐的話也讓他對東臨關,乃至整個袞州的局勢,有了更深的認識。
于是,夜詔南便跟著小乞丐,朝著馮家施粥的地點走去。
一路上,小乞丐滔滔不絕地向夜詔南介紹著馮家小姐馮蓉兒的事跡,言語中充滿了敬佩之情。
夜詔南靜靜地聽著小乞丐的講述,心中卻思緒萬千。
這位馮家小姐的經歷,可謂是跌宕起伏。
傳言這位馮家小姐自出生后,臉上便一直有塊大面積的紅色胎記,因此胎記,小時候沒少被人暗中嘲笑,此前刁蠻任性,脾性也是暴躁,沒少禍害東臨關百姓,不過礙于其生父的身份,百姓們才默默承受著一切。
直到不久前,有位算命先生經過此處,說只要馮家小姐行善,這紅色胎記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