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靜校長和亞歷山大副校長的親自陪同下,陳朔一家開始參觀校園。
學校對這次訪問顯然極為重視,一方面固然有華若蘭提前打過招呼的緣故,另一方面,林悅作為“最美女性創業者”和新晉女首富,本身就是極具分量的社會名人,她的孩子若能入讀,對學校聲譽也是極好的背書。
他們參觀了寬敞明亮、布置得如同小型研討室的教室,里面沒有傳統學校那種一排排固定的桌椅,而是靈活的模塊化家具,方便小組討論和互動。
圖書館更像一個充滿設計感的閱讀空間,中英文藏書豐富。
科學實驗室的設備更是先進,這方面的投入可真是一點不含糊,絕對超過國內的公立學校。
當然這與他們的辦學宗旨也是相關的,就是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但最讓林悅印象深刻的,是學校在藝術和體育設施上的巨大投入。
他們看到了專業的戲劇黑匣子劇場、擁有頂級音響設備的錄音棚、光線極佳的畫廊以及數個不同功能的舞蹈和音樂教室。
這與很多公立學校將藝術課程邊緣化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林悅對此頗為滿意。
當然,她最中意的一點還是這里沉浸式的雙語環境,隨處可見外籍教師和學生用英語自然交流。
這意味著樂兒的英語能力將來完全不用發愁。
這一點她格外看重,某種程度上也是受陳朔的影響——上次歐洲之行,她赫然發現丈夫的英語竟如此流利,這給了她這位曾經的學霸不小的震撼。
未來的競爭必然是國際化的,女兒必須從小就具備出色的語言能力。
一行人信步來到一間音樂教室外,隔著隔音玻璃,看到里面一個金發碧眼、約莫七八歲的小女孩正坐在一架三角鋼琴前專注地演奏。
女孩手指在琴鍵上靈活跳躍,一段復雜而優美的旋律流淌出來,技巧嫻熟,情感表達也頗為到位。
而在鋼琴不遠處,坐著一位氣質優雅的金發女士,看樣子是女孩的母親,正含笑注視著女兒。
林悅駐足聆聽了一會兒,臉上不禁露出驚嘆之色。
這小女孩的鋼琴水準,遠超同齡孩子,甚至比很多學了多年的孩子都要出色。
看著那女孩專注而自信的側影,再想到自家樂兒雖然聰明活潑,但在這些“精英素養”方面似乎并未刻意培養,林悅心里不由得涌起一絲后悔和緊迫感——要是能早點把樂兒送到這樣的環境里來,接受更系統、更前沿的素質教育,該多好!
美國老師亞歷山大見狀,適時地介紹道:“彈琴的女孩叫艾米麗,她的父親是德國克虜伯集團駐華的首席財務官,母親是位大提琴手。艾米麗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尤其是鋼琴,已經參加過不少比賽了。”
他趁機再次強調學校的優勢,對著林悅和陳朔,尤其是看向明顯意動的林悅,語氣誠懇地說:“陳太太,中國古時候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這說明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想象一下,當您的孩子每天相處的同學,都像艾米麗這樣,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家庭,他們本身素養很高,父母的眼界和資源也不同尋常。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互相學習、良性競爭,視野、格局和社交圈層,從小就會不一樣。這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是融入一個高起點的國際化社群。”
這番話深入淺出,正好說到了林悅的心坎上,她不禁頻頻點頭,對學校的認可度又增加了幾分。
而就在這時,誰也沒料到,一直安靜看著艾米麗彈琴的樂兒,眼睛越來越亮。她覺得這個金發碧眼、彈琴又好聽的小姑娘,簡直漂亮得像會動的洋娃娃!
就在艾米麗一曲終了,手指剛從琴鍵上抬起的瞬間,樂兒突然像只小鹿,掙脫了媽媽的手,噠噠噠地跑進了音樂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