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貓和防衛部門則從戰略層面提出擔憂:
即便對方是善意,技術水平的巨大差距也可能導致不對等的交流,甚至文化沖擊,聯盟能否承受?
而如果暴露了地球存在智慧文明且技術相對落后的信息,是否會引來不必要的關注甚至掠奪?
爭論持續了數日,甚至一度影響了聯盟的日常運作。
最終,在鄭代表深思熟慮后,一個極其謹慎、融合了雙方部分意見的折中方案被提了出來,并經過共治會艱難的表決通過:
“有限試探性回應協議”。
1。內容極度簡化:
回應信號不包含任何關于地球位置、人類文明、科技水平的具體信息。
2。信息高度抽象:
僅發送一段由“平衡之鑰”認證過的、代表“秩序”與“和諧”核心理念的、基于宇宙通用數學和物理規律編碼的“理念標識符”。
這更像是一聲表明“我存在,且崇尚秩序”的呼喊,而非具體的對話。
3。信號單向匿名:
采用定向性極強、功率極低的發射方式,指向信號來源的大致方向,且信號結構經過偽裝,難以追溯具體發射源。
4。嚴格監控與準備:
發射后,啟動聯盟最高警戒狀態,所有觀測設備對準目標星域,密切監控任何異常。
同時,做好最壞的應急準備。
這是一個將決定權部分交給運氣和宇宙公理的賭博。
他們扔出了一顆微不足道的石子,期待能聽到悅耳的回響,而非引來吞噬一切的海嘯。
在全體核心成員的見證下,小劉在“星語站”控制中心,啟動了發射程序。
一道承載著人類文明微弱期望與無盡擔憂的、近乎虛無的信號,穿越浩瀚空間,奔向那未知的星海彼岸。
聯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等待與警戒期。
“有限試探性回應”發出后,時間在一種混合著希望、焦慮與恐懼的復雜情緒中緩慢流逝。
每一天,“星語站”和聯盟所有的觀測節點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分析著每一絲來自目標星域的電磁波、引力波乃至任何難以解釋的物理現象。
然而,星海依舊沉默。
目標星域沒有任何異常的、可被解讀為回應的信號傳來。
仿佛那顆投入無底深淵的石子,連一絲漣漪都未曾激起。
這種等待本身就是一種煎熬。
聯盟內部,最初的激動逐漸被一種微妙的失落和更深的疑慮所取代。
質疑“有限回應”決策的聲音開始悄悄出現,認為這純屬浪費資源和徒增風險。
就在聯盟的注意力被星海信號牢牢吸引時,廢土上的威脅并未沉睡。
“潛影會”與“掠食者”的殘部,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和重組,再次露出了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