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極思治,分久必合,自衣冠南渡后,華夏大地歷經了三百年的分裂與動蕩,終于再次迎來了統一。”
秦鳶稚嫩清靈的聲音再次響起,天幕畫面中,雄隋兩個字如同震碎黑暗的山岳,瞬間驅散五胡亂華那令人窒息的暗黑畫面,各朝各代還沉浸于憤怒或痛苦中的人逐漸平靜,全都沉默的仰望著天幕,猶如仰望未來與希望。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通過政變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改元開皇,定都大興城;公元589年,隋軍揮師南下,一舉覆滅陳朝,終結了南北對峙的亂世,再次將華夏大地凝聚為完整的版圖。”
畫面流轉間,從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禪讓的莊重時刻,到他身著龍袍、登臨帝位的威儀,再到隋軍千帆競渡、揮師南下完成統一的壯闊景象,每一幀都透著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的景象。
“隋朝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七年的國祚,但它的歷史地位極為重要,上承南北朝之分裂亂世,下啟唐朝盛世之序幕,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極為輝煌的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的盛景徐徐鋪展,倉廩充實,市井繁華,百姓安居樂業,可楊堅和獨孤皇后,以及文武大臣們卻笑不出來,三十七年的國祚,帶給他們的不止是震驚,還有沉重的打擊。
“隋文帝楊堅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制度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設立五省六曹制,鞏固中央集權;開創科舉制,選拔寒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現象;制定開皇律,簡化刑罰,確立‘十惡’罪名;推行均田制并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統一貨幣與度量衡,促進南北經濟融合,推動商業,穩定經濟發展;用輸籍法與大索貌閱整頓戶籍,有效的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為圣人可汗。”
“楊堅雖然得位不正,但他的治國能力毋庸置疑,在華夏帝王中也算是排得上號的,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明清,科舉制更是開創了先河,我們至今沿用的升學制度也都有著科舉制的影子。”
“一般來說,開國君王很難締造盛世,除了秀兒,也就楊堅做到了。”
“楊堅算得上是天才型的政治家,他干的事都像開掛一樣,沒有赫赫戰功,就那樣潤物細無聲的解決了所有問題,史上唯一能跟他比肩的只有魏文侯。”
“宇文邕太可惜了,他也算是一代雄主,在他的治理下,北周的體量已經大南陳好幾圈了,結果突然就病逝了,讓楊堅撿了個大便宜。”
“柴榮也可惜,他要是多活幾十年,就沒大慫什么事兒了。”
“楊堅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怕老婆的皇帝吧?據說有次他寵幸了一個女人,獨孤皇后知道后就處死了那個女人,他連屁都不敢放一個,只能獨自跑出宮去生悶氣,最后也是自己乖乖回去的。”
“獨孤皇后應該是在感情上有潔癖吧?那時候別說皇帝,就是稍微有點錢的富農,都恨不得多討幾房小妾,可獨孤皇后卻不允許楊堅納妾,連太子楊勇,也因寵幸美人冷落了發妻而遭到她的嫌棄,最終被廢黜,她也因此被稱為史上最善妒且霸道的皇后。”
“楊堅的一生,除了晚年多疑,誅殺功臣外,最大的過失,應該就是聽信獨孤皇后之言,廢黜太子楊勇,改立晉王楊廣為儲,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伴隨著秦鳶的講述,天幕一一鋪開隋文帝楊堅的功績,與此同時,大量后世彈幕也快速閃動,有理性的稱贊,也有熱烈的討論,總的來說,還是夸贊居多,但隋文帝時空的氣氛始終不太好,特別是看到有人說獨孤皇后善妒且霸道,還因此埋下亡國禍根后,帝后二人的臉色都黑得能擠出墨汁兒來了。
“公元600年,楊堅聽從獨孤皇后的建議,廢黜生性好學、寬厚溫和的太子楊勇,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
“公元604年,楊堅患病期間,得知楊廣非禮萱華夫人,意識到他之前的乖巧忠貞和節儉自律都是裝出來的,當即派人召廢太子楊勇進宮,準備廢除楊廣,復立楊勇,楊廣得知消息后,假傳圣旨攔截楊勇,并調派自己的親信圍堵仁壽宮,禁止任何人出入,沒過多久,楊堅就猝然駕崩了。”
“不可能!”
秦鳶話音方落,獨孤皇后就下意識的脫口反駁,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顫抖:“廣兒深愛蕭妃,向來潔身自好,仁孝恭儉,怎會做出非禮萱華夫人這等悖逆之事?更遑論弒父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