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立馬掉頭,朝著西北陶坊沖過去。越靠近陶區,這味兒就越不對勁——按理說陶土該帶著燒窯的煙火香,現在卻一股霉味,還隱隱混著鐵銹腥氣。深吸一口氣,喉嚨就像灌了沙子,又干又難受。遠遠望去,陶坊外面晾著的陶器灰撲撲的,沒了往日的亮堂勁兒,表面還全是褐色銹斑;院子里的陶坯東倒西歪,好些都裂了口子,暗褐色的陶土渣順著裂縫往下淌,在地上積成一個個帶銹粉的小泥坑。風一吹,銹陶末子漫天飛,落在船板上,輕輕一擦就是灰褐色的印子,還一股刺鼻的怪味。
金銹侯扒著船舷,一邊護著新得的雕刻刀,生怕沾到陶末,一邊皺著眉頭嘟囔:“這陶坊咋跟遭了災似的?陶器都能長銹,這陶腐蝕銹比硯腐蝕銹還邪乎!沒了好陶器,老百姓拿啥做飯裝東西啊?”
老斬掏出張叔給的硯石袋,里面裹著陶坊地圖,標著主陶倉的位置。老遠就瞧見陶倉周圍圍著不少陶農,有的蹲在陶坯邊上直嘆氣,有的攥著裂了的陶器發呆,壓根沒心思做陶了。老斬急得直跺腳:“得趕緊去陶倉,再晚陶土和工具都得報廢,明年的陶器都燒不成了!”他招呼周師傅把船停在小河邊,剛下船就聽見“咔嚓”一聲,像是陶器碎了,心里“咯噔”一下。
走近一看,主陶倉門大敞著,里面陶坯東倒西歪,全被腐蝕得不成樣了。暗褐色的陶土渣往下掉,在地上積了厚厚一層,踩上去“咯吱咯吱”響。幾個陶農癱坐在倉門口,手里拿著破輪盤,一臉絕望。有個陶農手上纏著繃帶,還滲著帶銹的陶末,明顯是被碎陶片劃傷的。
“你們是解銹俠吧?快救救我們!”一個陶農瞧見他們,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沖過來,衣服上全是陶末和銹粉,手里舉著個裂了的陶碗,“這陶腐蝕銹三天前突然冒出來,一晚上功夫,陶器全變脆了,還一股怪味,連陶窯都裂了!老陶農王叔說去老陶坑找護陶珠,能讓陶土恢復黏性,結果有去無回,陶坊就成這樣了!”
小芽掏出護海珠往陶碗上照,藍光一碰上陶碗就變成暗褐色,銹粉粘在珠子上,怎么擦都擦不掉,反而越擦越黏糊。“這銹比硯腐蝕銹還難對付!連陶器都能腐蝕,陶土和工具肯定也廢了!”她倒了點靈泉水在陶碗上,水“滋啦”一聲變成褐色,還直冒小泡泡,陶碗瞬間碎成一灘黏糊糊的銹陶泥,“這銹遇水腐蝕更快,千萬別讓銹陶泥滲進陶土堆里!”
大伙兒跟著陶農往陶坊深處走,路上全是黏糊糊的陶泥坑,深的地方都能沒過腳踝,鞋底沾上又沉又硬。地上的陶片一踩就碎,還帶著銹末子。金銹侯一個沒留神踩進泥坑,鞋子立馬染成褐色,沾了一層陶渣銹粉,趕緊用靈泉水沖洗,可鞋上還是留了銹印子,又癢又疼。“這破銹太厲害了,連陶土都扛不住!”
陶農首領李叔嘆氣指了指陶坊中央:“那就是老陶坑,以前出的陶土又細又黏,燒的陶器都是上品,現在也遭了殃!王叔肯定在那兒!”
等走到老陶坑,坑壁上全是褐色銹跡,坑坑洼洼的;坑里頭的陶土堆發暗,蓋著厚厚一層銹粉,還不停地往下掉渣;邊上的制陶工具堆成小山,全成硬塊了,一捏就碎成帶鐵銹味的粉末;裝陶土的麻袋倒在地上,里面的陶土泡成了稀泥,正往坑里流。
老斬朝著坑里大喊:“王叔!你在嗎?”里頭傳來微弱的咳嗽聲。大伙兒跑過去,看見王叔靠著石壁,身上裹滿銹粉和陶末,手里還攥著護陶珠,可珠子也沒了光澤,灰蒙蒙的。
“別碰珠子……銹毒太厲害……”王叔有氣無力地說,看著周圍的爛攤子,突然哭起來,“都怪我非要挖老陶坑找珠子,結果挖開銹礦,把陶坊給毀了,我對不起大伙兒啊!”
正說著,頭頂“嘩啦”一聲,幾塊帶銹粉的石板往下掉,還夾著陶末。“快躲!”大伙兒趕緊扶著王叔躲到陶坯后面,用布擋著頭,可還是有不少銹粉濺到身上,皮膚又癢又疼,有人被石板劃傷,血一沾上陶末就變成褐色。
老鍋大喊:“用護陶靈光!”他把土靈的黃光和金靈的金光混在一起,又加了靈泉水,變出一道黃紅相間的光射出去。靈光一照,銹毒立馬被凈化,石板上的銹粉變成普通石屑,陶末也變回黃色,空氣一下子清新了。老陶坑的銹跡慢慢消失,制陶工具也恢復原樣。
王叔看著陶坑慢慢變好,來了精神:“得把銹礦重新封上!用護陶珠和靈光一起灌進去,才能徹底止住銹害!”大伙兒馬上分工:老鍋用靈光擋住殘留銹粉,小芽和銹兒把護陶珠放回銹礦口,還撒了靈泉水;金銹侯和周師傅用土和石塊把銹礦封死,上面鋪了防水油布。
護陶珠剛放回去,就發出紅光。陶土肉眼可見地變回黃色,變得細膩黏滑;制陶工具也恢復了手感。李叔試著用新陶土做了個碗,燒出來比以前的還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王叔從懷里掏出本《制陶護陶要訣》,書頁上還沾著陶末,一看就是翻爛了的:“這是我一輩子的心血,你們幫我交給年輕人,別再像我這樣瞎搞,壞了大家的生計!”
老斬接過書擦干凈,遞給李叔:“放心,我們會聯系武林盟送新陶土和工具,還教你們用護陶靈光定期凈化,防止再出事兒。”他用土靈力量清理銹陶泥,小芽教陶農們用靈泉水混綠茶水治皮膚,還教他們清洗陶坯和工具。
接下來幾天,大伙兒一起收拾爛攤子,把廢陶器拿去肥田,整理能用的陶土和工具。周師傅把護硯漆和護陶珠粉末混在一起,做出“護陶漆”,涂在工具上又亮又耐用;金銹侯跟著學做陶,上手特別快,連王叔都夸他有天賦。大家還教陶農們辨認銹害苗頭,陶坊慢慢又熱鬧起來。
這天,大伙兒坐在老陶坑邊,看著陶農們忙著做陶、燒陶,往新陶窯里裝坯,打包陶器準備運走,空氣中飄著熟悉的陶土香。陶農們每人送了個新陶碗,上面刻著“護陶之恩”四個字。“多虧了你們,以后我們可不敢再亂挖了!”
臨走時,王叔把自己用了幾十年的制陶輪盤送給金銹侯:“這輪盤陪我做了無數好陶器,送給你!好好守護陶坊,讓老百姓都能用上好陶器!”
回船的路上,大伙兒抱著陶碗、硯臺這些東西,看著漸漸遠去的陶坊,心里特別踏實。金銹侯轉著制陶輪盤笑道:“這次沒白來,不僅解決了銹害,還得了個好碗,回去盛飯肯定香!”
周師傅晃了晃漆桶,得意地說:“我把護陶珠和護硯漆混一起,做了護陶漆!以后陶坯和工具涂了這漆,既不怕銹,又好清理!”
正說著,一艘武林盟的快船迎了上來,弟子們急得直冒汗:“老斬前輩!東南瓷坊出大事了!瓷腐蝕銹把瓷器和瓷窯都毀了,瓷農們都快沒法活了!”
大伙兒對視一眼,眼神里全是決心。老斬舉起靈霞霞鐮,護陶靈光和十二靈的彩光交織在一起,亮得刺眼:“走!去瓷坊!”
這時李叔騎著馬追了上來,手里拿著新陶碗和優質陶土:“這碗能裝東西,陶土你們帶著,說不定用得上!”老斬接過東西揮了揮手,快船調轉方向,朝著東南瓷坊開去。
船尾劃出一道黃紅相間的浪花,虹錘上的靈光閃閃發亮。大伙兒心里都明白,只要還有銹害,只要老百姓需要,他們就會一直奔波下去,守護每一座陶坊、瓷坊,讓老百姓的日子安穩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