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戎破了孤竹城,正在圍攻燕都!”燕國使者跪在齊宮大殿,鎧甲上還帶著血污,“燕侯懇請霸主出兵相救!”
齊桓公猛地站起身,殿內群臣嘩然。山戎是北方游牧部落,驍勇善戰,近年來不斷南侵,但沒想到竟能連破數城,直逼燕都。
“仲父,你看此事。。。”桓公看向管仲,卻發現對方神色凝重,遠非平日從容。
管仲上前一步:“君上,此事關乎重大。山戎之患若不根除,北方永無寧日。但北伐山戎,需長途遠征,耗費巨大。。。”
“管相國!”燕使急得叩首,“若齊國不救,燕國必亡!屆時山戎鐵騎南下,齊國北方也將永無寧日啊!”
桓公沉吟片刻,猛地拍案:“救!不僅要救,還要徹底解決山戎之患!仲父,立即籌備北伐!”
退朝后,管仲卻攔住了興奮的桓公:“君上,北伐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仲父方才不是也主張北伐嗎?”桓公疑惑道。
“北伐是必然,但方式有待商榷。”管仲目光深邃,“若齊軍獨自遠征,勝則損兵折將,敗則霸業崩塌。臣有一計。。。”
三日后,齊宮再次召開朝會,這次還邀請了各諸侯國使者。
管仲站在殿前,朗聲道:“山戎肆虐,不僅危及燕國,更是中原共同之患。齊提議組建聯軍,共同北伐!”
臺下頓時議論紛紛。魯國使者首先質疑:“北伐山戎,于我等何益?不如加強邊防守備。。。”
“此言差矣!”管仲立即反駁,“山戎若滅燕,下一個會是誰?今日不救燕,明日誰人來救你?”
接著,他拋出一個驚人提議:“凡參加北伐者,共享戰利品。齊分文不取,全部由參戰諸侯按出兵比例分配!”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連桓公都驚訝地看向管仲。
鄭國使者忍不住問:“管相國此言當真?齊軍出力最多,卻分文不取?”
“絕無虛言。”管仲微笑,“齊為霸主,維護中原安寧,義不容辭。戰利品于齊是小利,諸侯同心才是大利。”
最終,在管仲巧妙周旋下,齊、魯、宋、衛、鄭五國達成協議,組建聯軍北伐。
---
北伐路上,桓公私下問管仲:“仲父,為何要將戰利品全部分給諸侯?我軍出力最多,這樣豈不是太虧了?”
管仲看著綿延的行軍隊伍,輕聲道:“君上可知,最大的戰利品不是金銀,而是人心。”
他繼續解釋:“此次北伐若勝,諸侯皆得利,必感念齊國恩德。若敗,損失由各國共擔,不會損及齊國根基。而且。。。”
“而且什么?”“此戰之后,各諸侯國軍隊皆受齊國節制,這不是比些許戰利品更有價值嗎?”
桓公恍然大悟:“仲父深謀遠慮,朕不如也!”
戰事比預想的更加艱難。山戎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不斷騷擾聯軍。聯軍長途跋涉,補給困難,士氣開始低落。
一日,魯國將領帶著幾個士兵來到中軍大帳:“齊侯!我軍糧草將盡,再這樣下去,只能退兵了!”
其他諸侯國將領也紛紛附和,聯軍面臨瓦解危機。
關鍵時刻,管仲站了出來:“諸位稍安勿躁。糧草問題,我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