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扶持和援助孫傳庭一事,最后確定的方針是以放貸形式來進行。
首先,勇毅軍可以借兵給孫傳庭,大約一千至三千人馬,不可再多,以免影響豫省剿賊的大戰略,不過孫傳庭只具有指揮權,而掌兵之權力必須由勇毅軍大本營控制。
其次,盔甲武器、火銃火炮、戰車火藥炮子等軍事物資,只可以賣,不可出借,亦不可白送,不過可以采取部分賒欠的方式購買,以陜西全省五年的稅收作為抵押,余款應在三年內按比例陸續結清,否則勇毅軍將進入陜西催收稅款。
再次,銀子,如果孫傳庭有需要,可以借貸給他,至于利息嘛,完全可以商量;但是糧草卻是不可借,只能是賣給他孫傳庭,包括其他各種物資都是如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必須在事前予以明確的一點,孫傳庭應以陜西三邊總督的名義來與勇毅軍達成協議,而且在最終的協議文稿上除了有他的總督大印外,還要有陜西巡撫、布政使一同用印,方才生效。
以上這四點基本方針,如果放在現代人來看應該是十分公平的合作協議了。
但是,在大明末年這樣一個儒道盛行,又戰亂不斷的時代,可能就會被一些自詡為道德楷模之人,視為趁火打劫之舉。
不過現在的主動權掌握著張誠的手中,就算他孫傳庭就算再高傲、再自負,那又能如何呢?
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他孫傳庭一心想要施展抱負,沒兵沒錢沒糧怎么行,而現如今能夠給予他幫助的也就只有永寧伯張誠一人爾。
畢竟大明雖大,但既有強兵,又有軍械,還有錢糧的一方勢力,也就永寧伯張誠的勇毅軍了。
剩下的就如遼東之吳三桂,雖也號稱一方實力派,可其手中只有區區數萬遼軍,還不見得強過勇毅軍,且同樣是靠著朝廷錢糧、軍械供養,哪里還有余力能夠支援他孫傳庭呢。
再有福建的鄭家也算一方實力派,但畢竟是海盜的出身,而且孫傳庭也與之沒有什么交集,更談不上交情,何況以他一方總督的身份又怎能屈尊降貴去求一個海島?
所以,算來算去整個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孫傳庭也就只有、且只剩一人可求!
…………
永寧伯張誠這邊先是接待了大明一代名醫吳有性,以及福建來的重要客人——鄭氏集團代表人鄭芝豹。
而最為重要的那一位客人,至今還在新城集永寧伯的中軍大營內等著他的回信,便是新任陜西、三邊總督孫傳庭,孫大總督是也。
但闖曹二賊可不會等他這邊忙完,才發起軍事進攻,所以雖然從新城集這邊看似乎風平浪靜,而其實在前方的戰事卻異常激烈。
五月二十二日,永寧伯張誠才與鄭芝豹見面,正在大帳中會談之時,東南方向的勇毅軍大關頭營地卻正沐浴在闖軍的猛烈炮火之中。
而火力最為兇猛的便是騰蛇營副將唐先成負責指揮的西營,闖軍在這一面布置的火炮數量最多,幾乎已經是張鼐火器營的全部火炮,都布置在了這一側。
雖然,唐先成這邊按照勇毅軍總部,以及騰蛇營主將魏知策的部署,在駐兵的藏兵洞附近事前就已經進行了松土,盡量避免跳彈。
而在戰車、輜車的周圍除了進行松土作業,還布置了大量的土筐、土袋,以避免跳彈損壞戰車、輜車。
要知道,西營這邊部署了三部兵馬,其中只有一部的步兵,另外還有戰車一部、輜車一部,戰車自不用多說,勇毅軍官兵私底下都稱之為炮車。
而勇毅軍中的輜車,若是放在別的兵營之中,怕是不遜色于他們的戰車,甚至比起別營的戰車,都要兇狠一些。
從制造上來講,勇毅軍的戰車、輜車選材都是一樣的,其主要區別體現在大小,以及配件和火炮上,戰車略小、但更厚實,還配備了擋板,且火炮也比輜車配備的大了一號。
所以,勇毅軍的輜車與戰車同樣堅固,能擋火銃轟射,且也與戰車一樣都是配有兩門火炮,其優點是比戰車大,所以更能裝,其缺點就是沒有配備制式的擋板,且火炮也比戰車小了一號,不能及遠。
作為后世的過來人,張誠有著那個時代中華人的通病——火力不足恐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