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西南三十里,相公廟西北面五里外,闖王李自成的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中軍行轅。
闖軍大將袁宗弟在闖王的注視下,開口說道:“林泉的法子好雖好,可如此一來就是要分兵別處,這兵分則力弱,對開封戰事不知是利是弊啊!”
宋獻策聽后搖了搖手中的折扇,他先是看了一眼李巖,才開口為他解圍道:“其實不然。”
他見行轅內眾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便接著道:“開封周邊各州縣,早為我軍所破,全無官兵駐守,只是我們未留軍馬駐守而已。
而宣大來的邊軍全集于開封城外,丁啟睿、左良玉猶如喪家之犬,一時半會兒的對我們還構不成威脅,目前朝廷也無兵馬再派來河南,所以中州現在十分空虛。
今若要派兵前往周邊各州縣,設官理民,只須軍兵百余人,再帶些青壯即可,因此并無分兵力弱之說。”
行轅內,眾人聽了宋獻策的這番話語,立時便紛紛議論了起來,有人支持分兵略地之策,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反對的意見。
他們認為:雖然分兵占領周邊的州縣,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可一旦官軍來攻,那么要不要去救援呢?
一旦往救,便要從主力中分兵出來,去少了無濟于事,可去的多了又怕會影響到開封這邊的戰事。
而如果不派兵去救,恐怕會因此寒了當地百姓的心,更是會損害到闖王的光輝形象,這才是他們提出反對的最主要因由。
面對眾文武的爭論,闖王李自成也是眉頭深鎖,他將目光轉向牛金星,對他說道:“先生對林泉的提議是如何看法?”
牛金星并未急于答話,他先是看了眼李巖和宋獻策,接著又看了看高一功、袁宗弟等闖王身邊諸將,這才開口說道:“林泉的法子,確有可取之處。不過于我軍而言,眼下最急切的還是如何應對北邊的宣府軍。”
他目光停留在闖王的身上,接著說道:“不妨將宋軍師與李公子的計策,通報給捷軒、玉峰、明遠三位將軍,也好征詢一下他們的意見,看看有無更好的法子。”
牛金星是當朝舉人的出身,他身上除了大明文人的學問之外,也自帶了許多文人該有的弊病!
首先,就如剛才這一番話,他表面上是從大局出發,想得周到而全面,建議闖王聽一聽劉宗敏、田見秀等大將的意見,但實際上卻是兩邊都不得罪。
這便是大多數文人都有的一個通病——明哲保身的做派!
無論事情大小,但凡有了爭論的時候,都不會輕易的去選邊站隊支持哪一方,而是用巧妙的語言刻意回避決定,將皮球踢給下一個人。
其次,牛金星是經李巖引薦給闖王,而他又引薦了宋獻策到闖營,他憑借著淵博的經史典籍知識,十分受闖王的尊敬和信任,在闖軍中幾乎已經是文官第一人的存在,儼然如帝師一般。
可當他看到李巖與宋獻策二人,也是日益受到闖王的信重,心里便即產生了一股危機感,生怕他們二人搶了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對李巖和宋獻策也是在暗中提防,甚至還會借機打壓一番。
尤其是對于李巖,只因其在經史典籍方面不比自己差,尤其是在謀略上也時常語出驚人,很受闖王的器重,所以李巖的文武全才之能,最讓牛金星感到擔心和嫉妒。
正是因為在心里存了上面的這些想法,雖然在心里對于李巖的提議,他也是十分贊同,但卻并未在明面上給予過多支持,甚至還在暗中使了一個小絆子。
牛金星深知劉宗敏、田見秀等闖王身邊的老將們,都想著有朝一日殺回陜西老家,好好在家鄉風風光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