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男主角,黃勃已經同意出演,張峰給他開出了500萬的片酬。
原版中的演員佟大偉和赫蕾要價太高,不過,人家的名氣擺在這,給太低了,也拿不出手。
張峰索性都換了。
飾演底層律師高夏的佟大偉換成了沈滕。
沈滕在今年春晚上因為郝建出了名,名氣是有了,但并沒有劇組要請他拍戲,平時仍舊在話劇舞臺上默默地奮斗著。
接到張峰的邀請,二話不說就答應加入,片酬張峰給了他50萬。
原版中赫蕾演的是黃勃的老婆,本來想找海青來演,可海青的檔期也不湊巧,她有一部電影《北京愛上西雅圖》和一部電視劇《抹布女也有春天》要拍。
張峰只好找到了王西華。
王西華正好專業對口,在這部電影中同樣演一個農村婦女。
張峰的新電影在電影局網站公示后,立即引來一片嘲笑。
各大影視論壇、貼吧和微博話題下,充滿了不看好的聲音:
“總結一下:一個從沒拍過電影的電視劇導演,拉了一個喜劇咖、一個小品演員和一個專演農村戲的演員,要拍一個催淚的現實題材電影。這配置,怎么看怎么像‘草臺班子’。”
“張峰是不是拍電視劇拍傻了?以為電影和電視劇一樣,靠臺詞和劇情磨就行了?電影鏡頭語言、節奏把控、大銀幕表演的細膩度,他懂嗎?”
“《親愛的》這名字聽起來就不賣座,再加上這個陣容和導演,簡直是爛片預定。坐等上映后口碑票房雙撲街?!?/p>
一些網絡媒體也不看好,紛紛發表了一些影評人的言論。
《從電視屏到銀幕:張峰導演的“驚險一躍”,恐成“臉著地”》:“張峰導演在電視劇領域構建的敘事能力,在電影工業更為嚴苛的鏡頭語言和節奏要求下,可能不堪一擊?!?/p>
《電視劇導演的銀幕初體驗:論張峰如何用電視劇思維“拍扁”一部電影》:“擔心張峰會把電影拍成10集電視劇的精編版,畢竟,讓習慣了幾十集篇幅講故事的導演,在100分鐘內完成起承轉合,恐怕比讓沈滕一秒收住笑還難。”
《警惕“打拐”題材被拍成溫情肥皂??!張峰的電視劇思維是最大隱患》:“我們怕看到的不是命運的殘酷與堅韌,而是充斥著巧合、誤會的電視劇橋段。電影銀幕需要的是洞察和反思,而非小屏幕的家長里短?!?/p>
《〈親愛的〉:請放過打拐題材,它不應成為跨界導演的“練手”工具》:“打拐背后是無數家庭的血淚,需要創作者懷著極大的誠意和功力去呈現。但我認為,這更像一次輕率的冒險,是對題材的褻瀆?!?/p>
……
就連張一謀導演也親自給張峰打過來電話,對張峰拍打拐題材的電影表示關切。
“這種題材的電影,很難拍啊!題材太沉重,手法上要是把握不好,容易讓人聯想到社會紀實片或者普法宣傳片,節奏和戲劇性都是挑戰,恐怕很難吸引觀眾買票走進電影院……”
張峰笑道:“所以,我給這部電影起了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就是希望能吸引一些觀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