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人正專注于攻城,萬萬沒料到晉軍援兵來得如此之快,頓時陣腳大亂。攻城部隊與外圍騎兵被晉軍生生沖斷!欒枝身先士卒,揮戈猛進,連續沖破狄人數道防線。
邢國守軍在城頭望見晉軍旗幟,頓時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士氣大振,竟打開城門,主動殺出,與晉軍里應外合!
狄人雖悍勇,但遭遇突襲,首尾不能相顧,又見晉軍攻勢兇猛,終于支撐不住,開始潰敗。欒枝率軍乘勝追擊,斬首數千,繳獲輜重無數,暫時解了邢都之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然而,這只是狄軍的一部。其主力聞訊,迅速向邢國方向靠攏,試圖合圍這支膽大的晉軍先鋒。
就在欒枝與狄軍一部纏斗之時,先軫親率的主力大軍也已抵達戰區。他沒有立刻投入戰斗,而是登高望遠,仔細觀察狄人的分布與動向。
他發現,狄人雖眾,但缺乏統一指揮,各部之間聯絡松散,各自為戰,劫掠成性。其主力正被欒枝吸引,向邢國集中,而圍攻衛國熒庭的部隊則相對孤立。
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先軫腦中形成。他召集諸將,下令:“狄人勢大,不可力敵,當分而破之!欒枝將軍繼續在邢國周邊與之周旋,佯裝我軍主力在此,吸引狄人注意力。”
隨后,他目光轉向胥臣和新近趕到的南線精銳:“胥臣將軍,你率我麾下最精銳之師,連夜出發,繞道疾行,奔襲熒庭!務必擊破圍城之狄,解熒庭之圍!而后,不必回師,直插狄人后方糧道聚集地!”
他又對另一員將領道:“你率一軍,多張旗幟,廣布疑兵,做出大軍源源不斷自南而來的態勢,虛張聲勢,恫嚇狄人,使其不敢全力進攻欒枝部。”
諸將領命而去。先軫自己則坐鎮中軍,調度全局。這是一場豪賭,他將晉軍有限的兵力運用到了極致,利用狄人的散漫和貪婪,意圖中心開花,斷其歸路,動搖其全軍。
胥臣率軍銜枚疾走,如一把尖刀,悄無聲息地插入衛國境內,突然出現在圍攻熒庭的狄軍背后。狄人毫無防備,瞬間被沖得七零八落,熒庭之圍立解。胥臣毫不停留,按照先軫的指令,馬不停蹄,直撲探明的狄人后方物資囤積點。
與此同時,先軫虛張聲勢的策略也起了效果。狄人主力發現“晉軍援兵”似乎無窮無盡,又風聞后方被襲,糧草不保,頓時軍心大亂,各部落首領開始為自己的退路和搶到的財物打算,再也無心戀戰。
時機已到!先?洞悉狄人動搖,親率中軍主力,向聚集在邢國附近的狄人主力發起了總攻!欒枝部也從正面死死纏住敵人。
狄軍人心惶惶,指揮混亂,在晉軍有組織的猛烈攻擊下,終于全面崩潰。各部狄騎爭先恐后地向北逃竄,互相踐踏,死傷無數。晉軍乘勝追擊,一路斬殺俘虜,繳獲的牛羊、財物、被擄民眾不計其數。
經過連續數場激戰,北狄聯軍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殘部狼狽逃回深山荒漠,短時間內再也無力南顧。北境烽火,終被晉軍以鐵血手段強行撲滅。
捷報傳回,舉國歡騰。先軫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戰神”之名響徹中原。晉襄公大喜過望,下令重賞三軍,并準備以最隆重的禮儀迎接凱旋的先軫。
然而,在絳都歡慶的背后,那曾被危機暫時壓下的暗流,隨著巨大勝利的到來,似乎又開始悄然涌動。功高震主,古之常理。先軫此番不世之功,將把他和年輕的晉襄公,以及這個龐大的帝國,帶向何方?
大軍班師回朝之日,已是深秋。先軫騎著高頭大馬,行走在隊伍最前方,陽光照在他染血的征袍和堅毅的臉龐上,身后是勝利之師和無上榮光。而遠在絳都的宮闕深處,有人正望著北方凱旋的方向,手中的玉玦,被無意識地、緊緊地攥著,指尖微微發白。
北境的烽火熄滅了,但另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