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依……便依趙司寇之策!”晉襄公艱難地做出了決定,“狐偃大夫之言亦有理,然……西線門戶,不容有失。南線……便有勞欒枝將軍,及鄭國了。”
狐偃聞言,身體微微一晃,眼中閃過一絲徹底的失望與悲涼。他張了張嘴,最終卻什么也沒說,只是深深地躬下身,退回了班列。他知道,晉國的霸業(yè),正在走向一個危險的岔路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趙盾的決策以最快的速度變成行動。晉國中軍主力并上軍一部,在趙盾的親自統(tǒng)領(lǐng)下,如同黑色的鐵流,再次涌向西線。趙穿依舊為先鋒,銳氣不減。
與此同時,西線王官外圍,秦晉兩軍的前鋒已經(jīng)接戰(zhàn)。孟明視復(fù)仇心切,指揮秦軍發(fā)起了猛烈的攻擊。晉軍在西線經(jīng)營日久,營壘堅固,先蔑指揮若定,胥嬰則率領(lǐng)機動部隊不斷反擊,戰(zhàn)況異常激烈。秦軍兵力占優(yōu),攻勢如潮,晉軍防線多處告急,全靠將士用命,才勉強守住。
“頂住!司寇大軍不日即到!”胥嬰身先士卒,甲胄染血,揮舞著長戟,一次次將攀上營壘的秦軍士卒砍落。他深知,在王官城下,他們必須為趙盾主力的到來贏得寶貴的時間。
南線,形勢則更為嚴峻。
楚軍主力在子文的指揮下,不再像上次那樣分兵,而是集中力量,猛攻欒枝設(shè)置在伊洛地區(qū)的幾處關(guān)鍵營壘。楚軍兵力雄厚,器械精良,攻勢一波猛過一波。欒枝雖竭力抵抗,但兵力懸殊,防線不斷被壓縮。
更糟糕的是鄭國的消息。鄭穆公在楚軍巨大的壓力下,本就脆弱的意志再次動搖。雖然收到了晉國要求死守的命令,但朝中親楚派大臣不斷鼓噪,描繪楚軍破城后的慘狀,以及投降后可能獲得的“寬恕”。新鄭城內(nèi),人心惶惶,投降的論調(diào)再次甚囂塵上。
欒枝站在望樓上,看著遠處楚軍連綿的營寨和不斷升起的攻城硝煙,眉頭緊鎖。他知道,僅憑他手中的兵力,想要長時間擋住子文的主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wù)。而新鄭,更像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趙盾主力西調(diào)的決定,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讓他對晉國霸業(yè)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就在晉國陷入兩面苦戰(zhàn)之際,東南的吳國,迎來了決定國運的時刻。
伍子胥三顧茅廬,以極大的誠意和吳王闔閭富國強兵的決心,終于打動了那位隱居的兵法大家。一位自稱“孫武”的布衣之士,隨著伍子胥,走出了山林,來到了吳王闔閭的面前。
孫武其貌不揚,但目光深邃如海,仿佛能洞悉世間一切兵戈詭道。他沒有過多的寒暄,直接向闔閭獻上了自己所著的十三篇兵法,并當場以宮娥演練陣型,證明了其理論的驚世駭俗。
闔閭閱罷兵法,又見其演練,驚為天人,立刻拜孫武為將軍,委托其全權(quán)負責吳國軍隊的改革與訓(xùn)練。吳國的軍事力量,在這位兵圣的指導(dǎo)下,開始發(fā)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而越國,允常派出的細作,也成功將吳國得到“隱士兵法大家”的消息傳回。允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吳國得此大賢,如虎添翼。”允常對太子凝重道,“我越國必須加快步伐。傳令秘密營地,訓(xùn)練再加緊!同時,設(shè)法探查那位兵法大家的底細和吳軍改革的細節(jié)。知己知彼,方能尋得破綻。”
越國的短刃,在黑暗中磨礪得更加鋒利,等待著那個一擊必殺的機會。
晉國東西兩線烽火連天,霸業(yè)搖搖欲墜;東南吳國得遇神助,即將化龍騰空;而越國則如影隨形,伺機而動。天下的棋局,因晉國這場突如其來的兩面戰(zhàn)爭,而進入了最激烈、最殘酷的中盤搏殺。山雨,已不再是欲來,而是轟然降臨,席卷天地!